《分类》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doc
《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从提供的同类事物中发现共同特征,(即从相同或相似特征),并据此合并同类和排斥异类。
2.知道什么是多级二分法,并能用多级二分法整理信息或者事物。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织在一起。
2.知道分类是整理各种信息与事物的常用方法。
3.学会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分类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2.认识到分类的标准是灵活、多样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发生变化。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
重点: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认识分类的意义。
难点:寻找物体的相同点并由此确定分类的依据。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活动记录单
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分类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猪猪杂货店开业了!来了好多的顾客,小猪三兄弟忙得是满头大汗,生意可红火呢!
可是,不知怎么搞的,最近几天来买东西的客人是越来越少,就连小兔子这样的老顾客也都不来了,猪猪正在为这事发愁呢,让我们来听听看它们在说些什么?
(课件:三只小猪)
(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小猪的焦急心情,并为帮助小猪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杂货店找找原因吧。
(课件:猪猪杂货店)
生:观察杂货店的商品摆放,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这的商品种类还真不少,有水果、蔬菜……还有玩具呢。但是,商品摆放太乱了,又没有规律、相同种类的商品也没有放在一起、客人看了会眼花缭乱的、不容易找…… 把相同种类的商品放在一起,既整齐又方便找,生意一定会好起来的!)
(设计意图:以课件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杂货店的商品,使学生能一目了然的看出杂货店商品摆放的问题,并能根据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进行分析,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
师:同学们知道吗?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归于一类的方法,在科学中叫做分类。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分类
师:让我们利用分类的方法把杂货店的商品重新摆上货架吧!老师已经将商品编了号印在了活动记录上,让我们来比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分类任务。
生:小组分类、记录。
(记录表1)
师:请最先完成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分类结果吧!
生: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并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对各小组之间的分类情况进行评议。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分类结果演示课件)
生:(分类后的杂货店商品摆放整齐、有规律,客人来了可以一目了然,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小猪三兄弟不会再为找不到商品而着急了。)
(设计意图:使学生主动参与杂货店的分类,认识分类的方法从中体会分类的乐趣及分类的好处。了解通过分类,可以使信息或物品组合更加整齐、有序,也方便了人们的认识与使用。)
2.分类的意义
师:其实分类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能说说看吗?
生:相互交流、汇报。
(商场购物指南、书店书籍分类……)
师:(课件:常见的分类)………………………………【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