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13 09:54:59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它以观察、实验、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使学生在获得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相关方法的同时,接受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而人体内部的奥秘更是儿童倍感神秘和新奇的生命领域,科学课就是要使他们对生命世界的兴趣进一步延伸,从对生命现象和事物的表面认识发展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关注生命首先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从外观上认识自我,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健康意识,在对人体内部结构认识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人体的呼吸器官、血液循环器官以及相关的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要求构建的,这是学生认识心跳和呼吸、认识自己的身体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单元。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1、教学内容

《肺和呼吸》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第二课,属于“生命世界” 部分的内容。在以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人类需要的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也了解了人是怎样消化的相关知识。在本单元中,他们将开始进一步了解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继续认识、了解自己的身体。

2、教学方法

1)本课教学,教师在课堂内借助于实验操作的手段,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2)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分析,又善于合作、分享。

3)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经历,营造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的开放式学习环境。

三、学情分析

呼吸现象是所有学生都很熟悉的,甚至许多学生已经具有“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样的前概念,不过,学生对呼吸的普遍认知状况还只是停留在现象表面,而对肺的内部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能帮助人体完成呼吸这一工作的,呼吸除了肺外,还需要哪些器官参与,怎样科学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等这些本质问题,都并未形成科学客观的解释。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多感观地观察,并进行分析比较,初步感受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了空气的基本成分,还知道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等相关的知识。这对于本节课中,学生将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如何获取证据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的差异”的探究活动,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四、教学目标

1、认识人体呼吸器官,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和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2、能运用学过的知识验证吸进气体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3、意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吸烟有害健康,能逐步养成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学难点:

1、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2、实验测量肺活量。

六、教学准备

演示:人体模型、课件。

分组:澄清石灰水、塑料袋、水槽、气球、软尺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体验憋气活动: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先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你能憋多久?”用手捂住嘴巴和鼻子停止呼吸,你估计你能坚持多久?尝试一下。

2、交流体验的感受。(呼吸的重要性)

3、揭示并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肺和呼吸”的有关问题。(板书课题)………………………………【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