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一、教材内容分析和重点难点 |
||||||||||||||||||||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猜声音。 第二部分:认识声音的强弱 第三部分:认识声音的高低(使橡皮筋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第四部分:自制乐器并演奏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难点:发现音调变化的原因。 |
||||||||||||||||||||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
||||||||||||||||||||
过程与方法 ● 感受不同声音的差异,辨别出声音强弱与高低。 ● 知道声音的强弱、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 学以致用,自制简单的乐器演奏 知识与技能 ● 学会辨别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 懂得改变声音强弱与高低的办法; ● 能初步认识声音强弱、高低与哪些条件有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耐心、细致地观察各种变化。 |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区别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初步判断声音的高低强弱,但是不知道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发音物体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科学探究的水平已经有了一部分的积累; 3.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升到四年级,信息技术的素养还不足以自己利用媒体进行自主研究学习,但是对于借助媒体上课的形式已经非常的适应。 |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本课主要运用教师讲授、媒体演示解决难题,使抽象的变直观,空洞的讲解变生动的展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策略,通过精心创设的情景和相关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从而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
||||||||||||||||||||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
||||||||||||||||||||
1.多媒体教室;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江苏版); 3.为本课而制作的教学课件; 4.实验材料(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 5.资源准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