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呼吸与心跳》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16 07:58:38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科学的内容是古今中外儿童学习生活中的经典内容,也是与他们自身生活密切相关且比较熟悉的领域之一。它的认识对象是活生生的事物,是充满生机且丰富多彩的世界,因此也是一个充满趣味、富有吸引力、引人人胜的世界,既具可见性,又有神秘性。如何使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延伸,能否通过对生命世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物世界的轮廓,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一些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观点;同时,认识人自己的身体和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从宏观、微观两方面拓宽学生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命世界”这一部分内容还为小学生提供了诸多培养科学素养的机会和可能,使其关爱生命,关注环境,关心人类的生存发展,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形成优良的生活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第一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生命世界内容,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围绕定量观察、统计分析来展开,以测量运动前后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来组织、引导学生认识运动前后的呼吸和心跳的变化。在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进行准确的测量,以提高他们的测量与分析能力;养成用数据说话,用事实发言,关注实证的科学品质。

本课的教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谈自己运动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关注运动对自己呼吸和心跳的影响,了解学生对运动对呼吸和心跳的影响的原始认识。

第二,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搜集三种状态(静止、运动后、休息3分钟后)下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数据。从而发现:运动后呼吸和血液循环会加快,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会增加;休息后又可以使心跳和呼吸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呼吸、心跳是与运动紧密联系的。在这个过程中,测量前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知道在测量数据的时候,数据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因此,要在测量前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使我们测量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更准确?对测量的方法和测量时的注意事项进行细致的讨论。

第三,组织学生对搜集的三组数据利用统计图进行分析,引导他们发现呼吸和心跳的规律,以及运动对呼吸和心跳的影响。

总之,在本课中学生将经历对呼吸和心跳问题的关注、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到最后对数据进行解释的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同时,还要激发他们继续研究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兴趣,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

(二)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习者应在一定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己意义建构而获得。依据这样的理论,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开始,科学课程对学生来讲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吸引力,学生是非常愿意学习的。老师让学生在名人效应和对相关生活运动场景的回忆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学生对认知冲突的急切心情,使学生有一种验证预测的迫切感,使探究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充分体现科学探究的自主性。

2、实验探究法:这是科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我将通过测量、记录、观察、整理数据、分析和概括等方式进行教学,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与思考,提高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及分析信息的能力。养成尊重数据,尊重事实,形成实证意识,提高学生已有的科学素养。

3、交流、研讨法: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自主研讨、自主发现的经历和过程,创设交流、分享、展示的平台,和一个展示自己发现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体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4、资料研讨法。最后出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安静时的呼吸和心跳参照数,从对比中,了解人之不同,体会生命的重要和运动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明理中导行,检视自己和周围人群的行为活动,增强生活中伙伴意识和自我行为的科学性。

三、学情分析

能够自如地呼吸、心脏有规律地跳动,是一个健康生命的重要特征。一个有生命的人,总是在不停地进行着呼吸、心跳,可以说呼吸和心跳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或许太自然了,以致很少有学生去关注这两个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科学知识,对这种生理现象没有太多的关注。一个人一分钟呼吸多少次?人的心跳速度是怎样的?呼吸和心跳有什么规律?它们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比我想象中的还少,预测自己一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时,数字的大小差异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而这些又恰恰是学生们应该了解的。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己在正常情况下和运动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2、认识到运动会影响到我们的呼吸和心跳,心跳和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

(二)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测量自己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2、能运用学习过的数学方法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3、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搜集科学数据的准确性的意义。

2、关注身体健康,树立科学地运动观。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难点: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六、教学准备:

课件,记录单,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安静时的呼吸和心跳参照数。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的科学课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大人物,一起看看他们是谁?(刘翔、姚明)他们都是什么人?(运动员)

2、你们平时都参加了哪些体运动项目?(乒乓球、篮球……)

3、运动后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吗?(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脸红……)(随机板书:呼吸   心跳)

揭题:运动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多变化,呼吸剧烈,心跳会加速,这只是我们的感觉,它到底是不是每次都这样呢?它们之间的差距是多少?这什么有这样的差距的呢?怎样才能知道这个差距?(板书: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运动后身体的变化,谈论自己运动后感受,引出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在运动前后是有变化的,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对运动对呼吸和心跳的影响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测量、搜集数据,经历探究过程。

1、测量运动前的呼吸与心跳次数

1)呼吸急促,心跳加速,都是与什么时候比的?(板书:安静时)

2)猜一猜,你安静时的呼吸和心跳可能是几次?(根据回答板书数据,尤其是最大与最小的数据)运动后呢?

(设计意图:科学需要积极的预测行为;让学生进行预测的既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是吸引学生更加关注实验时的实时数据。)

我们怎样测量此时的呼吸呢?(手放鼻子前面、手放在腹部)我们要测量的是安静时的呼吸,怎样才能搜集到比较准确的数据呢?(给5秒钟让学生闭眼感受平稳的呼吸)怎样算一次呼吸呢?

3)指导测量在安静状态下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并记录。

几人说说自己1分钟的呼吸次数(可以找数据准确一点的和差距大点的几名学生),怎么会这么大的差距呢?可能是什么原因?

指出:一定要平稳呼吸,集中注意力,测得几次数据求平均数。

连续2次测量并记录,算平均数。

交流:你平均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是多少。根据回答将每组一号同学的平均呼吸次数输入Excel表格中,并注明男女。

观察数据说说有什么发现。(不同的人呼吸次数不一样)

设计意图:在进行实际测量前,对测量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花了一些时间,通过讨论、汇报的形式选择出一种合适的测量方法,并提出测量的要求,将测量时的注意事项,如:该怎样呼吸?怎样才算一次呼吸等。目的就是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这是科学课的基本特征。有意识的汇总男女生的呼吸,也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在测量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小组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使他们意识到异中有同。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4)安静状态下1分钟心跳的次数,可以怎样测量?

(摸手腕部脉搏,摸心脏的跳动,听诊器)(测脉搏的方法要指导的到位,在手腕的外部,让每个同学都用两指去感受,为了课堂的有序,并保证孩子们的心情平静,让他们感觉到后向老师点点头代替大声嚷嚷。)

5)连续3次测量心跳,并填写记录单,算出平均数。

交流:你平均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是多少。同样根据回答将每组一号同学的平均心跳次数输入Excel表格中。

2、测量运动结束时的呼吸与心跳

1)(过渡):我们同一个人的呼吸与心跳次数会在运动后变化吗?(板书:运动后)。会一直快下去吗?所以我们要在运动结束后立刻测出呼吸和心跳,就只能测量1次,一定要认真测量,自己同时可以既测量呼吸又测量心跳吗?

你有什么好办法?(两人合作)

做什么运动呢?(根据回答可以分成两大组活动,一组做剧烈的高抬腿,一组做下蹲。)

由于上课时间有限,就请左边的同学做运动,结束后自己测量呼吸,由同桌帮忙测量脉搏。(问一下有没有同学不舒服的)试一试找准同座位的脉搏。(确保每人都找准)再次强调,结束后,立刻高度集中注意力,迅速开始测量。

2)半分钟左右运动。

老师施号开始与停止,停下立刻测量呼吸和心跳,并记录。

交流:你运动后每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分别是多少。输入每组1号学生的数据。

3)观察数据,说说有什么发现?

(运动结束时,呼吸和心跳次数都比安静状态下增加了;不同人运动后心跳和呼吸次数也可能不一样。每人增加的不一样)

3、测量运动结束后约休息三分钟的呼吸和心跳

师:时间已经过去三分钟了,同学们的呼吸和心跳又有什么变化了呢,还是请左边同学测自己的呼吸右边同学帮助测心跳,看看现在一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是多少并记录。

设计意图:在学生明晰了测量呼吸和心跳的具体方法后,此处的教学富有跳跃性,从测量到说“初步发现”再到测量其实是完成一个“三分钟的等待”,但让学生尝试说一些“发现”很具挑战性。一是,时间很紧学生没时间观察数据;二是,学生刚经历肢体运动马上进入到大脑运动,要求高。不过实施的结果还是令人十分满意的,学生的发现都很精彩,测量很有序,教学节奏很紧凑。)

(三)整理、分析数据,形成实证意识。………………………………【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