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梧州市大新小学:董洁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
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2.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3.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二、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1.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2.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3.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4.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5.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6.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
7.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三、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一)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1.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2.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3.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二)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1.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
2.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
3.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四、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教学后记:
在实验器材的准备上,我就给学生小组实验准备了两个棕色瓶(分别装酒精和食用油),两根木棒用于搅拌,还有两个装了水的试管。力求让学生在最少的活动中达到最有效的观察效果。
二十分钟的学生实验,我引导了学生从多层次的实验和观察操作活动中研究酒精和食用油的溶解现象。通过优化对比观察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的观察。因为学会观察,能在对比中深入的观察,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学生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现象后,又及时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深入的观察,并进行探究,寻求其中的答案。如:当酒精滴入试管后,浮在上面的红色酒精颜色有何差别?酒精和水溶液搅拌出现的气泡和食用油和水搅拌出现的气泡有何不一样?针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同时让学生的描述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学会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是本课的又一重点,也是难点。在实验观察过程中,我注重了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词语进行表述。如酒精进入水中是“逐渐溶解”,因为“上层颜色较深,下层颜色较浅”;食用油进入水中是“漂浮在水面上”,搅拌后是“分散水中又浮在水面上”……
在演示实验中,我在往试管中倒入胶水时,胶水沿着试管壁划入了水中。后来学生在描述和记录时很多都用了“滑下去”这个词语,发现这一现象后,我及时进行了纠正,重新拿了一个试管,在里面加满了水。这样,学生很清楚地看到倒入的胶水在水中缓缓沉入水底。由此及时纠正了错误的描述。
应该说,在这节课中,通过学生的实验观察,学生已充分的认识理解了:酒精能溶解于水中,而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同时,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也在学习中得到了提高。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