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形状》教学案例 五年级科学下册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19 10:54:11

 广西梧州市振兴小学  陈智斌

 《折形状》一课中,在学生清楚了“同一条件下,折出不同形状,它承受力也不同”后,为了能让同学更深刻的感受“同一条件下,圆形承受力最强”这一知识点,我拿出一个鸡蛋:“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生鸡蛋。”我边说边打烂一个,“瞧,老师轻轻松松地就把它敲烂了。但是,你们能单手把它捏烂吗?”下面的同学沸腾了:“这还不容易。”“我肯定行!”……于是,我把鸡蛋放到一个体型比较小的女孩子手心中,没握烂。一个男孩说:“她那么小力气,当然不行。”“那好,你来。”我让这男孩走上讲台,又把鸡蛋放到他右手心中,那男孩子使出了劲,蛋还是没烂。男孩子不好意思的回去了。其他同学更加不服气了,都争着举手要试一试。于是我请了全班最强壮的,个头最大的男孩上来握,还是不行,同学们都开始吵起来了:老师的鸡蛋是假的吧,是不是石头做成的。我又把鸡蛋轻轻的往桌子上一磕,鸡蛋破了,这回同学们都不吭声了。我看着气馁的同学们,想了想,说:“这样吧,刚才你们是用手捏的,这回,我让你们用锤子砸。行不?”我这一提议,同学们又开始热闹了:“好呀!这回肯定行了!”“这不一定,老师肯定又使什么鬼点子。”同学们都吵了起来。于是,我在桌子上铺上一条毛巾,分别在毛巾上面的四个角各放上一个鸡蛋,再用一块毛巾把鸡蛋盖着,然后又放上一块板,板上放上一块砖。同学们屏着呼吸,眼睛直盯着我,搞不清我在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最后,我拿出一把锤子,说:“现在我要把这砖头砸烂,你们猜猜,下面的四个鸡蛋会烂多少个?”“全烂!”、“一个”、“三个”……“都猜好啦?我开始砸啦!”我等他们都闹完了,就举起锤子,一下,两下,三下,砖头还是没烂,“老师,你不行,你不够力气。”一个男孩子说。“那你们来,你们班谁力气最大,我就请他来。好吗?”在同学们的推举下,一个大块头的男生双手举起锤子,用力使足劲地往砖头上砸去。不用三下,砖头裂开了,同学们欢呼起来。我把砖头木板拿开,摸着毛巾:“现在你们再猜一猜,鸡蛋烂了几个?”“全烂!”看到了男同学这么使劲地把砖头砸烂,所有同学的回答都十分肯定。我把毛巾一掀开,大家都傻眼了,原来一个鸡蛋都没烂。三秒后,全班响起了如雷贯耳的掌声……

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不是按照一般的教学模式,直接告诉学生“同一条件下,圆形的承受力最大。”这一知识点,而是精心地设计了两个既激趣又生动的实验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活动的过程中体会。这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要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有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才会有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才有了精彩的生成。可见,精彩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靠我们理智的教学环节形成,还要我们不断的倾注对课堂的热情,以及对学生的热爱。一个心怀学生的老师往往能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实验,从而带动出学生的感情,继而引起师生对课堂的共鸣,把一节课化平淡为神奇。

案例反思:

传统教学较多关注教师怎么教。因此,往往老师在备课中,较多关注的是教学环节的系统性、连续性,上出来的课死板,无生气,表演成份较大。学生则是一个配合主角演出的配角,这样的教学大部分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编导。而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师生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常常会令课堂比较开放,从而营造成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精心设计的实验的操作更应是频频出现在课堂上。让孩子在动手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一、趣味性强的实验,提高了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东西容易产生兴趣,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创设合理的趣味动手操作活动。有选择性地借助一些富有情趣的科学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推动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因此,设计一个好的实验,创设一个好的情景,是学习成功的前提条件。

二、成功的科学课堂,有赖于一个成功的实验。

每一个人都有成功和失败。可成功的喜悦中那一股劲才是真正使人陶醉。在科学教学上,能够表现同一思想理论或科学道理的实验有成千上百种,但是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适合你所教的学生进行操作呢?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备课一定要备学生”,这句话在科学课堂上充分的体现出来。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认知特点不同,从学生的需要、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创设并选择合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在一定的程度上,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对学习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是享受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将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三、实验的应用,营造了一个“爱”的乐园。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是这种认识活动特殊性的表现之一。当下的素质教育已经清楚明白的表现出来,以往的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我们要多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生集体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学习结论,让孩子们获取更多的活动经验。在实验的操作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相探讨、商议,产生碰撞的“火花”,不仅有效地解决实验中的矛盾,获取了新知识,还营造了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所以,现在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朋友式,互助式的充满感情的平等关系。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的教学能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笑声,充满睿智,充满情趣的乐园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和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2)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2 条,得分 200 分,平均 10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回复] 2老师   打分:100 分  发表时间:2013-03-20
· 获奖教案.doc
相当难得
其它网站大多是收费的
这个网站好
[回复] 1小学科学老师   打分:100 分  发表时间:2013-03-19
· 这个教案找了好久
.doc文档资料,可以直接下载
编写一下就借用,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