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液体阻力的方法》教案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单元4第四课 .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20 11:08:06

藤县江镇中心小学  覃 泽

教材分析:

减小液体阻力的方法》一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单元4第四课的第2小节,主要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将几种形状的模型从液体中牵动并提离液面,与从相同高度下沉两次实验,观察哪个模型最先离开液面及最先沉底这个实验,在已经知道“物体穿过空气或液体时,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阻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阻力就不同。并引领学生借助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初步学习定量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并感受科学家对这种研究结果的科学应用(如泳衣、潜艇等)。

学情分析:

    授课对应班的学生有39人,可分为四个合作学习小组;学生对力及摩擦阻力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且对于动手操作课程较有兴趣。较容易设置实践情境,增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在已经知道“物体穿过空气或液体时,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阻力”的基础上,理解液体中存在阻力,相同质量但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阻力不同。物体的表面越光滑越流线型,受阻力就越小。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两次实验去探究相同质量但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液体中游动或下沉时所受的阻力不同。理解物体的表面越光滑越呈流线型,所受阻力就越小,并感受其科学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能交流在观察中发现的现象,并尝试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感悟科学道理。

本课学习的重难点:

感知不同形状的等量物体在液体中游动或下沉时所受的阻力不同。理解物体的表面越光滑越流线型,受阻力就越小的科学原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将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合作小组。教师为每小组学生准备油(或洗洁精),一张实验记录表。橡皮筋,相同质量的纸伞和纸团。

2、学生准备:每组学生各自准备4条橡皮筋,4盒橡皮泥,一个透明广口塑料瓶,一根直尺。

设计理念:

课前游戏,旨在设疑,吸引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味,引出课题;动手操作,是要让学生亲身感受液体的阻力,再体会减小液体阻力的方法会是什么;实验后的讨论探究,是为了引导学生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启发学生思考。

课时设计: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发现问题

1、大家看桌面上有什么?(纸伞和纸团,用橡皮筋吊着)对了,下面老师就为我们做个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有有什么发现?想想这是为什么?

2、教师操作:将纸伞和纸团系吊在同一高度(试管架),橡皮筋长度一致,请两个同学上来捻紧纸伞和纸团,往下拉长30厘米(用直尺量好),师喊“123”后同时松开手指,观察哪个物体更快上升到橡皮筋原长度的位置。

(学生汇报)

(强调:纸团先,纸伞后;纸团更快回到原来的位置。说明纸伞受空气阻力大,纸团的相对小些。)

3、讨论总结:其原因是纸团的表面更匀称光滑,受空气阻力更小。

4、引导思考,激发兴趣。

那么相同质量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液体中所受阻力情况会怎么样呢?

二、分组动手操作。

1、师边作示范边指导。好,请每个小组都使出你们准备好的东西,我们一起做实验。

1)拿出4盒橡皮泥,确定质量相等,分别做成球形、正方体、锥体和三棱体,并分别系牢于橡皮筋。(师巡查指导完成)

2)让生仔细观察这4个形体的表面光滑度和流线型情况,记录下来。如图: 

3)拿出透明塑料瓶,加入大半瓶植物油。将四个形体都浸入油中,记录浸入的深度。牵扯橡皮筋匀速往上拉,观察各个物体逐一离开油面的顺序并记录下来。

4)用直尺量出一定深度,让模型从同一高度同时下沉。观察哪个较先触底。

5)各小组照着做一遍。(若看不清楚,可重新做一次)

2、分组汇报。

三、科学探究。

1、大家做成的球体、正方体、锥体和三棱体,仔细观察一下,有什么发现?它们的表面光滑度及流线型情况如何?

(讨论强调:最光滑最具流线型的是锥体;其次是球体,接着分别是三棱体、正方体。)

2、你是怎样操作的?操作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讨论强调::橡皮筋长度要一致;浸入油的深度也要一致;模型离瓶底的高度也一致。向上提的力度要匀速;开始下沉时要同时。)

3我们知道:物体穿过空气或液体时,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阻力。大家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想想为什么会这样?

(讨论强调:最先离开油面的是锥体,锥体上升速度最快;下沉时也是最先触底的。因为锥体表面又光滑又最具流线型,受的阻力最小。球体是第二个离开油面或触底,它受液体的阻力相比锥体要大。接着是三棱体最后是正方体,所受阻力较大。)

4、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呢?

(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越光滑,越具流线型,在液体中的阻力就越小。)

5、探讨得到论证:减少液体阻力的方法是尽量增加其表面的光滑性和流线型度。

四、生活应用

1、大自然中,许多动物也是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联想到鱼、海豚,鲸等)。

2、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减小液体阻力的方法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做成泳衣和潜水器械等生活用品,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

生:游泳衣、潜水衣、潜艇。……

3、大家知道得真多,像减小液体阻力的方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课后继续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减小液体阻力的方法,并且自己也可以搞个小发明创造。

五、教学评价  

    减小液体阻力的方法》之教学,我经历的是从设计——否定——实施——更新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四个主要流程的实施,学生的表现和学生科学概念的提升使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教师在课前与学生进行和谐式的交流,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是不一样,因此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进入“角色”,真正把学生“卷”入到课堂探究活动之中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其次,对于探究目标和知识目标的确定和自我知识的储备,是本课设计的基础,就本课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和发现液体中遭受阻力的知识,选择好实际的探究内容是发现的基础。因此,在活动的设计中,突出本课的重点,围绕重点进行观察探究活动,不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走过场,是本课设计的基础。………………………………【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