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怎样行进》教学案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20 11:07:31

广西梧州市钱鉴路小学   黄国涛

教材分析

《光怎样行进》是《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一课,教材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光源的基础上,探究光的传播路径。五年级学生对光源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更多的光现象,去观察、思考,甚至自己去探究。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围绕认识光源,根据光现象猜想光是怎样行进的,通过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这样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了解、体验到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为以后更好的学习理解光的反射、折射奠定基础。有关小孔成像的知识,我们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增加了一个小孔成像的小实验,让学生从现象入手,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再由教师介绍小孔成像的故事,加深学生对小孔成像的认识,再通过制作并玩一玩小孔成像仪,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孔成像的认识,满足学生喜爱“动手做”的愿望。

在材料设计方面,教师要准备一些光源和光直线传播现象的图像资料,还有学生探究活动的材料,如:手电筒、中间有孔的纸板、制作小孔成像仪的材料、剪刀、胶带、小纸箱、半透明纸、大头针等。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

能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片断赏析

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环节

师: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生:光会到处乱跑。

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因为电灯一开,房间里都会变亮。

生:不对,也有地方是不亮的,如桌子下面。

师:有不同的猜测吗?

生:光遇到一个物体挡住了,就跑不过去了。

生:光也会跑到水里去的。

生:晚上我用手电筒可以把光射得很远很远,而且光射出去是很直的。

生:对,汽车的灯也是这样的。

……

师:教师这里有一些光行进现象的图像,看一看,你有什么启发吗?

【片断评析】小学生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想象上,而当他们看到一组能揭示规律的现象时,同样能跟科学家一样发现其中的规律,或者能作出比较合理、科学的假设。因此,作为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观察,能够揭示事物现象的规律和特征。

生:是的,光都是直线行进的。

师:大家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

生:用手电筒打开看一看。

师:能不能用实验证明?

师:(出示三张中间有孔的纸板)如果老师把这三张纸板分给三位同学,再请一位同学拿手电筒,他们怎样合作才能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呢?注意:三个同学的纸板不能合在一起。

生:要让三张纸板的孔在一条直线上,这样手电筒的光才能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

学生实验、交流(略)。

【片断评析】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认识光的直线行进这个知识点是比较简单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用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证明这一规律,这也是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当我们发现问题后怎样更好的、更科学的去解决问题。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的,也不能像知识一样可以直接教给学生的,而是要我们教师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由扶到放,让学生不断参与到探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体验、感悟、内化,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好的、更科学的去解决问题。

教学手记

    在这节课上,学生观察到很多关于光的演示,开拓了眼界,并引起一定的思考。动手去操作、去制作,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对于现在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