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过留痕,花落有声 ——《花、果实和种子》教学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5-01 21:44:02

第七小学      余利娟

 

非常有幸,在前一段时间参加由富阳市教研室举办的的小学科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我选择《花、果实和种子》一课参加比赛。一开始觉得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都比较明显,而且在以往教学过程中也想了一些突破的手段,觉得可以小试一下。没想到,真正想把这节课上好,还是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本节课一共试教了4次,每一次试教都有新的发现。下面我分五方面,与大家共享我的思考与实践。

 

问题一:分还是合?

    仔细一看教材才发现,这节课与我以前执教过的公开课完全不同,它在课堂上需要完成的观察活动太多了,我罗列了一下有10个,它们分别是:“观察雄蕊的共同点”,“观察雄蕊各部分特点”,“观察花粉的特点”“,观察雌蕊的共同点”,“观察雌蕊各部分的特点”,“轻触柱头有什么感觉”,“粘粉”,“模拟传粉”,“摆果实”,“观察种子”。天哪,一共有十个活动,我以前上过的公开课活动不会超过三个(我最喜欢两个活动就搞定的探究课)。活动数量少的课,我一指导,学生一实验,一汇报,最后再一分析一小结就可以圆满完成任务,绝对不会有拖泥带水的感觉,课会显得简约而不简单。但是现在这么多的活动,聚集在一起,一节课完成,搞不好就会显得学生活动过于频繁,总看见教师忙于组织各种活动,“废话多多”。可是课已经上报上去了,只有硬着头皮上了。

第一次一个个活动分开进行,课上到“受精”就结束了,最后两个活动根本没时间展开;

第二次观察雄蕊,观察雌蕊的共同点组合在一起,结果有好几个小组雄、雌蕊不分 ,再加上等待他们作记录的时间过长,又没有完成任务,最后一个活动“观察种子”没有完成;

第三次我又是分开进行,总算把课都上完了;

第四次到五小试教,仍然分开进行。同行们听了都觉得活动太多,有些活动观察时间太短,需要整合。这时袁友军老师提出,是否可以使用“建议卡”:把学生活动组合成4个——观察雄蕊,观察雌蕊,传粉,观察种子。第一个大活动“观察雄蕊”,当学生完成“观察共同点”任务之后 ,发给“建议卡”,促使他们进一步观察“花粉”的特点;当学生完成雌蕊共同点之后,发给“建议卡”,建议学生进一步“摸摸柱头”以及“解剖子房”,因为具体操作写在建议卡上,这样不会显得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在组织观察活动。

第五次,也就是在比赛那节课上,用上“建议卡”,从学生表现看,效果良好。对于雄蕊,雌蕊的探究能够保证充足时间让学生进行,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解剖子房”这一实验,使学生发现了“胚珠”,对理解后面“胚珠受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一次次的思考和实践告诉自己,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较长的,较完整的的探究时间和过程,遇到活动多而细碎的时候,用“建议卡”跟进,可以避免探究活动过于细碎。 完全可以“挤出”一定组织教学时间,还学生探究空间。

 

问题二:二还是三?

在提供材料的时候,我一开始是用三根雌蕊或者三根雄蕊让学生观察,后来我是用两根,有一次试教我曾经雄蕊每人一根。很快的,我发现提供不一样数量研究,观察效果是不一样的。

小组观察效果最好的是两根。

后来我仔细分析,这个跟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分不开的。三根或者四根都太多。很多学生会忙于观察每根有什么特点,而忽视比较式观察甚至与同学交流观察发现。这节课的观察任务是发现“共同点”,数量一多,不同点到时发现了不少,但是对于共同点的提取就困难多了。虽然“三”是一个科学研究小样本,但对于4年级小组状态下的学习,还是2根效果好。

同时我还发现,指导学生把两根“摆在一起”观察效果好。有一次试教“摆在一起”未提醒,结果,小组成员,你看你的,我看我的,短时间内工作效率低。

 

                      问题三:买还是不买?

在寻找材料的过程中,我首先想到的是百合花,雌雄蕊都特别大,可是我知道百合花的价格是比较贵的。一枝百合34个头,要10-15元钱。如果雌蕊都用百合花的话,12个小组计算,要4支,40元成本。这样高的成本用于科学课堂“合算吗?”

所以我就千方百计寻找校园中雌蕊柱头粘液比较多的花朵。后来在无意中发现,矮牵牛花的雌蕊柱头粘液也挺明显的。市场上矮牵牛花价格一般是18元一盆。一盆矮牵牛可以开不少的花。还挺合算。不过观察效果还是百合好。

不管是百合还是矮牵牛,都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财力去获得。这样的付出是必要的。在你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花朵的时候。为了提供给学生典型的材料,一定得付出还是必要的。不能为了“廉价”上出“廉价”的课。

 

问题四:留还是不留?

凡是教过这一课的人都知道,观察材料太小是影响学生观察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一次试教,观察雌蕊时,我没有留着花柄,结果有几个小组,不知道子房是在雌蕊的下端还是上端。于是第二次我留着花柄,并提醒学生“这一部分是花柄”。但是我还是担心,这对学生建立雌蕊的结构概念会起到误导作用,误以为花柄部分也是雌蕊。从后来的作业上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经过板画等方法之后,理解雌蕊结构似乎不是难点。于是我决定继续留着花柄让学生观察。 留着花柄毕竟观察起来方便多了。但是,让我后悔万分的是,在上优质课评选的时候,我居然把“花柄”忘记介绍给学生了,使得,学生一开始上来汇报,板画的时候,一开始是带着花柄的。更更后悔的是,我一看到他带着花柄在画雌蕊,擅自帮他擦了,“欲盖弥彰”,对不起学生啊!要检讨。

 

问题五:看还是不看?

    在准备课的过程中还发现“观看显微镜下的花粉图片”和“观看视频资料——传粉”显得可有可无。显微镜下花粉的图片,我是花了很长时间,从视频上截取的,记得那天晚上我查资料一直到12点;传粉视频也非常吸引学生眼球,播放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的眼睛是睁得雪亮的,而且,视频经过我们信计老师修改,已经从原来的4分钟裁剪到现在2分钟,花了不少的心思。可是一次次教学时间不够,让我觉得删也不是,留也不是。删了,课堂少了几分生动,不易于学生对花粉和传粉认识;留着,后面课,特别是|“观察种子”一环节无法展开。最终从科学课“要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中心”出发,我决定留下“显微镜下的花粉图片欣赏”,删除“传粉视频”。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做实验,视频布置学生课外看。这样的选择我认为是正确的,课堂上能挤出多少时间让学生动手探究,就挤多少。“以探究为中心”要落到实处。尽管有时可能只体现在1,2分钟上。

 

                        

 

                     问题六:画还是不画  

在备这一课的时刻我就明显感觉到,“用绘图方式表现特征”,可以作为一种基本的科学素养教给学生,而且是个好时机。所以第一次试教的时候课堂上曾经一共出现五次绘画时候:第一次是学生自己观察记录的时候画共同点,第二次是全班汇报雄蕊共同点的时候,学生板画;第三次是学生画雌蕊共同点,第四次是有一学生板画雌蕊共同点;第五次是推理受精过程

后来通过一次次试教发现,画是一定要画的。但是在学生自己记录共同点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观察水平以及记录水平的差异,还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号。上课效果表明,绘画作为一种比文字描述更需要付出“仔细观察能力”的记录方式,对于四年级真的有点难;就拿新登镇小的四(2)班来说,一共12个小组,结果只有3个小组是选择绘画记录的。但后面的全班汇报的时候,作为一个提升,板画共同点是好的。特别课堂上表现出来,学生把“子房”画得太小了,有学生马上提出来,比例不对,重新修改,对于|“底部有一个膨大的子房”这个概念的建立,是十分有效地,也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还有学生在推测受精过程的时候可以不画出来,只用语言表达猜测,最后看一段“动画”明白受精过程,这主要还是考虑本节课时间紧张,两次板画作为绘画训练的主阵地了。

 

                     问题七:问还是不问?

课上完之后,有老师向我提出来,在观察完雄蕊和雌蕊的共同特点之后,最好再加一个问题:“雌,雄蕊的这些特点与它所承担的繁殖功能有什么联系?”说实在的对于这个问题到现在我还没有决定“问还是不问”。

我曾经在第四次试教的时候,问过这个问题。有老师提出来,这个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拔高要求了。后来,我还是按照书上的要求一步步做下来。并没有明显的去揭示雄,雌蕊之间的关联以及个各部分特点与繁殖功能之间的联系。

我在想,是做一个明显的整理比较好,还是问“花粉落到柱头上去之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然后再推测受精过程,看动画理解难点。用这种隐性的方式好。下次有机会我再试一试,我想最好的回答应该来自于学生。我想在不同的教法之后,对学生做个后测。

……

水平有限,反思只能点到这里。教然后知不足,通过这次评选,更让我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让我们一起在教学的道路上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水过留痕,花落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