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5-03 08:20:07

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过程与方法

·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

·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活动。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给每组学生准备:

1.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牙签、小刀、大盘

2.两小块生鸡肉、镊子、汤匙、水、酒精灯、火柴、瓷盘、手套、大水槽

【教学过程】

一、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3分钟)

1.看大屏,这里有一些食物,如果让你选择,你选择生吃还是熟吃?为什么?

2.谈话:我们知道有些食物(指着苹果)我们感觉生吃味道好,有些食物(玉米)感觉烧熟了更好吃。(板书课题: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3.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食物适合生吃?哪些食物需要烧熟了吃吗?师生交流。

小结:同学们知道的真多。是啊,一般情况下,可以生吃的食物主要有:水果和部分蔬菜,需要烧熟了再吃的主要有:肉类、水产、蛋类、粮食和部分蔬菜等。(板书)还有一些食物既可生吃也可熟吃。

二、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10分钟)

1. 大屏展示生、熟两个马铃薯。这是什么食物?你能判断出哪个是生的哪个是熟的吗?交流。(板书:颜色、软硬、气味、味道、水分、黏手、……)

2.如果让你亲自观察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你能发现它们更多的不同吗?下面我们就小组合作仔细观察比较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看看哪组同学找到的不同最多,描述语言最贴切,最后提醒大家如果要用小刀等工具要特别注意安全。请材料员拿出桌子下的盘子,开始活动吧!小组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教师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大家那么认真,肯定有很大的收获!哪一组先愿意把你们的发现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要点:颜色、味道、气味、水分、软硬等)

4.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通过观察比较,我们知道了生熟马铃薯的不同,那马铃薯烧熟了吃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讨论:卫生、更利于消化吸收营养……)

5.马铃薯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烧熟的马铃薯主要营养成分会发生变化吗?(教师用碘酒进行检验)

6.小结:原来马铃薯烧熟后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而且有利于我们消化吸收呢!

三、观察比较生熟鸡肉(20分钟)

1.出示两块生鸡肉:你觉得鸡肉从生到熟哪些方面会发生变化?(学生预测)

2.可是这里只有两块生鸡肉,你怎么去比较呢?讨论交流煮鸡肉的方法:酒精灯、火柴、一小杯水、石棉网、三角架、两片鸡肉、镊子——你们准备怎么做?

注意点:复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生上台演示。)

3.既然要观察鸡肉由生到熟的变化,生鸡肉是什么样的是不是要做到心里有数啊?请你们分小组像观察马铃薯那样仔细地观察其中一块生鸡肉,现在请材料员拿出生鸡肉,开始!学生分小组观察。

4.生鸡肉有哪些特点?哪个小组愿意先和大家来分享自己的发现?(学生汇报观察生鸡肉的情况。)

5.我们将要开始观察鸡肉从生到熟的变化了,在做这个实验时还应注意些什么呢?(密切注意鸡肉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变化。鸡肉放一块加热,另一块留作对比观察用!注意用火安全、防止烫伤等。)

6.学生分组加热鸡肉,教师巡视。

7.观察比较:熄灭酒精灯;用镊子将鸡肉夹出放到生鸡肉的旁边;与生鸡肉对比进行观察。

8.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在水煮鸡肉的过程中鸡肉是怎样变化的?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9.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和思考。生的鸡肉为什么不适合直接食用呢?学生讨论、交流。(注意将观察到的现象与熟食的好处结合进来说。)

四、比较生吃和熟吃(5分钟)

1、讨论:现在我们知道了熟吃有什么好处?那是不是所有的食物都是烧熟了吃更好呢?

2.阅读资料:课本第50页。

3.你们认为,食物是生吃好呢还是熟吃好?(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4.小结:吃东西是为了身体健康和获取营养,吃食物的方式大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但一定要注意卫生、健康和营养。(板书:卫生  健康  营养 

五、总结延伸(2分钟)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机动)

 

板书: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水果、部分蔬菜         肉类、部分蔬菜、水产、蛋类、粮食

 

营养不流失    卫生         主要营养不变,部分营养流失

注意卫生      健康         卫生

                      营养         容易消化吸收              

 

颜色、软硬、气味、味道、水分、黏手……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