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节 水是常用的溶剂(科学华师大版七下教案).doc
第一章 水
第三节 水是常用的溶剂
教学目标:1、了解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2、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定义。
3、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4、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和溶解过程进行科学探究
5、了解水和其他常见的溶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溶解度
教学难点: 溶解度
教学过程:
引入:提问: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周围存在的澄清透明的天然水,是不是纯净?
学生答:不是
问:那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蒸发自来水
从中可以看出,自来水并不是纯净水。天然水都不是纯净水。
纯净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它能溶解各种固态的、液态的和气态的物质。天然水和大气、土壤、岩石等物质接触时,许多物质就会溶解在水中。所以,海水、河水、井水等,都不是纯净的水,而是含有许多溶解性物质和非溶解性物质的极其复杂的混合物。
板书:1.天然水是混合物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
混合物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学生活动: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
粉末状固体:用药匙取用,量多用大匙,量少用小匙
往试管装固体粉末:用纸槽送入
活动1:高锰酸钾和蔗糖分别放入2烧杯水中,观察现象,并由一名学生来描述
现象:高锰酸钾不见了。
解释:高锰酸钾的微粒(钾离子和高锰酸钾根离子)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均一、透明的液体。如果把形成的液体装入一个密闭的容器,温度保持不变,不管过了多长时间,蔗糖或高锰酸钾都不会分离出来,这两种液体是很稳定的。
板书:2.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讲解: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指物质的微粒高度均匀地分散在溶液里,任何部分的性质和浓稀都一样;稳定性指只要条件(温度、溶剂量)不变,无论放置多久,溶液里都不会有物质析出。
同学们要掌握和理解溶液定义中所包含的三层意义:第一,均一和稳定是溶液的特征。第二,分散两字体现溶液的形成。第三,溶液是混合物,它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即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叫做溶质,另一种物质叫做溶剂。
板书: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水是常用的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一般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溶质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即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如食盐水,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但溶质和溶剂是相对而言的,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时,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如稀硫酸,水是溶剂,硫酸是溶质)。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提问:指出汽水、碘酒、36度的白酒这三种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回答:在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在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在白酒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讲解:根据上面学生回答的溶质和溶剂,老师要进一步指出溶质和溶剂是相对而言的:(l)一般把形成溶液的液态物质叫做溶剂,非液态物质叫做溶质。(2)溶质和溶剂都是液态时,量多的是溶剂。
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A.石灰水 B.纯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
2) 硫酸铜溶液的溶剂是水 ( )
3)无色透明的食盐水是纯净物 ( )
3. 分别指出下列各种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
(l) 注射用葡萄糖液 (2) 医用卫生酒精 (3) 生理食盐水 (4) 石灰水………………………………【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