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物体的内能教案1(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doc
一、教材分析
关于“热能”,学生已经接触到多次,但是概念模糊。在学习机械能后,有必要来了解这种常见的能量。本节以“内能”为主题,从热能和内能的关系入手,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着手,从微观的角度(微粒运动)和宏观的表现(温度)给学生一个科学的概念,易于接受。
本节的重点在于改变内能的两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⒈了解内能的概念。
⒉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知道这两种方法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和方法的等效性。
⒊知道热量的概念,知道功和热量都可以量度内能的变化。
⒋知道燃料的热值。
(二)、技能目标:
⒈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面了解事物。
⒉培养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⒊培养概括和对比分析的能力。
⒋学会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事物的变化。
(三)、情感目标:
⒈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实验现象分析科学规律的探索科学的精神。
⒉通过从能量变化的角度讨论问题,为建立能量守恒定律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及其方法的实质和等效性。
难点:⒈内能的概念。
⒉应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分析实例:气温随高度的增大而降低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
课件;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对外做功等演示实验。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引人】例举生活中的常例:
1、双手来回摩擦,有什么感觉?能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发热,机械能→热能,内能增加)
2、你今天骑自行车来学校,到校时,紧急刹车。能量如何变化?(人和车的动能转化为刹车橡皮和钢圈等部件的内能。)
设问:什么叫内能?它与机械能有什么不同?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哪些?
一、内能
【回忆实验】将红墨水滴到温度不同的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提问1:这是什么现象?(扩散现象)
提问2:产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粒子构成,构成物质的粒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
概念:物体内部大量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热运动
提问3:在不同的温度中,扩散的速度不同说明什么?(物体温度越高,微粒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设问4:微
提出内能和热运动的概念、关系并板书………………………………【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