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10届高三物理后段复习备考要求与建议
在第二轮复习中要把以往分散、独立、分割的知识或技能整合起来,找到它们的连接点,形成一个能够综合、创新的知能体系。只要抓住了物理变化过程中的本质特点,为解决新情境下的物理问题提供了一些帮助。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高考实验题为一道大题一道小题。小题考“做法”。即在考纲中所指定的实验中任选一个,考查学生是否动手作了实验。大题考“变法”:即在实验题中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这已成为新课改命题的特色和发展方向。其主要表现为:以中学物理教材里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实验技能为载体,创设新颖的物理实验情境,要求考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地完成实验。物理实验与物理图像相关联的习题也要多注意。在复习中,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弄清楚每个学生实验的目的、原理、设计思想、步骤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等。不能仅仅局限于把《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实验重做一遍,也不能局限在黑板上、练习本上、测试卷上设计实验,而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现有的仪器,进行操作和观察自己设计的实验,加深对实验设计思想和实验原理的理解,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迁移能力。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要求的复习方法。对于大部分学生仍然以夯实基础知识为主,做好小页训练。可以每个星期做2、3次小页训练,实行限时训练。对于拔尖生采取个别辅导或开办小班的形式促提高。
3、规范解题、熟练技巧
加强解题速度的训练是后段必不可少的环节。经过前段的系统复习,学生已经接触了一定量的各种类型的物理习题,积累了一定的解题经验,在后段复习中要注意不断地总结解题经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对各种不同类型问题的常用解法要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这些解题经验应成为后段学生快速准确解题的方法与思路,但绝不能成为解题时的思维定势和机械模仿的套路。在高考中,最忌讳的是遇到看似熟悉的问题不愿再多加思考,喜欢套用以往的解题模式或者干脆用以往的解题结论,这样很容易落入命题者所设置的陷阱中去。目前学生在考试中最害怕“生题”,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教师的例题教学上。我们要求学生无论遇到看似熟悉还是不熟悉的试题,都要从头开始冷静全面地进行分析思考,不要匆匆忙忙的主观臆断或猜测结果,或者是认为曾做过的一道陈题,要注重严谨、认真,宁慢勿错,追求思维的精细化。
加强对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高考部分试题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设问,解决这样的问题可运用“读、画、找、建”的程序,保障解题的成功率。“读”:将题目从头到尾认真地默读一遍,从题目中获取信息,这一步一定要全面、细心。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多加思考,搞清含义,对特殊字、句、条件可以用着重符号批注。不要急于求解,有些同学拿到题目立即写上一大堆公式,往往不知所云;有些同学审题时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这是不良习惯,是解题中 “ 无从下手 ”、“ 解答出错 ” 的重要原因之一。“ 画 ”:就是对题目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画一些必要的草图。这是解题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解题的突破口。搞清物理过程必须认真审题,根据题中告诉的各已知量的数量关系充分想像、分析、判断,使物理过程更为直观。“找 ”:在拟画好图形的基础上,寻找各个物理量,包括已知的和未知的、显现的和隐含的;找出题目的关键词、物理变化的条件和过程,特别是一些隐含的物理条件和物理现象。这是强化知识、接受题目信息的手段。它能解决你漏看、错看等问题,为正确解题奠定基础。“建 ”:做到以上几点后,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物理知识,边思索、边联想,准确地构建物理模型,快速列出物理方程进行求解。由于人都具有一定的思维定势,理解和思考问题思路一旦出错,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自己发现的,所以解题要争取一次性解决问题,不要寄希望于最后检查时再去修正错误。
采用强化限时训练,即时讲练的做法。限时训练不强调速度,而在于把握好做题的节奏,对问题分析的敏感度和判断能力,达到能做、做对的目的。讲评时主要谈问题处理的方法和做题的感觉,如何解题,如何思考的,困难在哪里等等。注意多以小题目为载体落实常规解题方法,不要动辄就是大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然后针对学生的错误思维进行讨论或讲评,最后小结拓展。
后段还要重视解题规范的训练,克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丢分。当前学生在答题中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书写不规范、零乱不全面、字母符号紊乱、表达抓不住重点、没有按照提示要求做题、文字叙述缺乏、学科语言使用不当,缺乏科学性。如何规范解题,请各学校按照近年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的评分标准进行训练。
4、克服焦虑、调整心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考试将比较频繁,很多学生总会下意识地将平时测验或考试的成绩与自己的学习水平、近期的复习效果乃至将来的高考成绩等一系列问题挂起钩来,一旦成绩有所起伏,便对自己产生怀疑,增添许多心理压力。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考场上水平能否正常发挥。信心是高考成功的灵魂。要学会调整心态。目前考试情况不理想,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也是好事,正好借此机会将问题解决。如果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上,切切实实地做好各项复习迎考工作,离高考的最终成功也就一步步更近了。
当然,光有信心还不够,要有良好的应试状态,在考场上还要保持心情舒畅。对相当一部分考生来说,在高考前,知识的准备和能力的水平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了,高考的成败乃决定心理状态的把握。考场上发挥好的考生往往都是能很快从过度紧张中解脱出来的人。他们的共同点之一,就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将平时的考试当作高考,把高考当作平时的考试。从现在开始,老师们多与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把每一场模拟考试、每一次小测验,都当成高考进行演练。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把焦虑变成动力。
对大多数考生来说,理综试卷做答的顺序最好按照试卷的题序进行,不要分科去做答。命题专家在试题的难度上已经充分地把握和调整好了。如果理化生三科水平差异比较大,做题时也可先做优势学科,既可先拿到分数,又可为非优势学科留有充分的时间。
最后冲刺阶段,还要注意不要开“夜车”,不要打“疲劳战”。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高考的一定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