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旧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教学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13 09:51:29

单元九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重点理解的内容

1.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1956年至197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上取得了重大成就: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召开“八大”;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从而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和社会主义建设重点等方面,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对“左”倾错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纠正。

取得以上成就的原因主要是: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八大正确方针的指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整风运动,积极听取党内外人士的批评和建议;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国民经济。党和人民在“文革”中抵制“左”倾错误。

2.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

1957—1976年间,党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的估计过于严重。从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改变了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到反右倾斗争,再到文化大革命,逐渐形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片面追求单一的生产关系、追求大规模和高速度。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就否定了客观经济规律,“大跃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民公社化运动则超越生产力实际,无端变更生产关系;到“文革”中更是以阶级斗争冲击经济建设。

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可分客观主观两个方面。客观原因:从认识论上来说,人们对错综复杂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及中国革命、建设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需要一个过程。中国革命和建设面临着复杂的国际背景。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国际曾在中国推行过“左”倾路线,苏联的集权政治和大国沙文主义也对中国产生过消极影响。主观原因:我们有时候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形势的认识和分析发生了偏差,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得不到认真执行,党内民主得不到充分发扬,党的领导干部缺乏严格监督。毛泽东的晚年,个人崇拜现象严重,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没有正确处理“左”“右”倾错误的关系。长期以来,注意了反对“右”倾错误,但缺乏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警惕,人们在心理上认为越“左”越革命。从而造成了“左”倾错误的恶性发展,多数大的失误都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出现的。

教训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结合和反映中国的具体实际,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造成失误甚至遭受挫折。因此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3.“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影响和作用。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产物,其本意在于维护当时认识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谋取私利是有本质区别的,当然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活动加剧了“文革”的动乱性质。

既然“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是错误的,其实践也只能是错误的,不具有任何革命的性质,也不会产生有益的结果。期间,经济、科技、外交等领域的成就,不是“文革”的成果,而是抵制“左”倾错误的产物。“文革”对思想、文化的破坏,负面影响极其深远。

文革的错误说明,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国内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必须做出合乎实际的科学分析,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必须正确地理解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之间的关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神化领袖的做法;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