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三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基础知识】
Ⅰ、基本概念
1.资源配置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在如何使用资源上做出安排的过程。
2.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指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3.市场:狭义的市场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即有形市场;广义的市场:就是商品交换的总和,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4.市场体系指市场逐渐发展为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多方面内容的体系。
5.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6.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是指在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7.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指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
8.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指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9.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指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市场联在一起。
10.国家的宏观调控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11.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12.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13.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14.效率优先就是在个人收入的分配上,要将鼓励提高效率摆在首位,根据人们劳动效率的高低、贡献大小,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以激发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15.兼顾公平就是要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在个人收入的分配上体现社会公平。国家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调节,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使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两者恰当地结合起来,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达到公平,防止和克服分配不公和贫富两极分化。
Ⅱ、基本原理、观点
1. 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原理
市场和市场经济存在于商品经济形态之中。市场经济离不开市场。市场
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它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先有市场和商品经济,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以市场作为基础和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才形成为市场经济。
2.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原理
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和私有制产生时期。
它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市场经济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自由竟争阶段。它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才出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必然要求建立市场经济。
3.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原理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经济特征。
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充分的市场竞争可以保证价格的灵敏性,是供求关系尽快得到调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在市场经济中,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的需要。
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各种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方面受到损害,其他方面也难以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是各种社会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共性。
4. 市场经济的优点与缺点原理
⑴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市场经济有利于实现
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政企不分、大政府小市场的矛盾,有利于消除政权机构的腐败。
⑵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弊端。首先市场具有自发性。一方面,市场主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会在市场上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另一方面,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也容易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其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也容易造成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经营决策的盲目性,从而造成社会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再次,市场调节还具有滞后性,这种滞后性的调节也必然会导致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农业林业及大型项目的建设上,这种影响更明显。
5. 国家宏观调控的内容及其手段原理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6.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由于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原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
件下的市场经济。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而有力的宏观调控。
8.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相结合原理
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效率和公平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才有可能实现公平分配;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和经营者发挥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经济效益。坚持把效率优先放在首位,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必须兼顾公平。既要允许合理拉开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国家还将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的调节,来解决人们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9.市场经济的三要素及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原理
市场经济有三要素:供求、价格、竞争。供求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前提。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竞争是市场机制的本质要素,是市场活动的灵魂。市场机制就是在这三要素相互联系、依存、制约中发挥着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