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教学案一体化的探索与反思——以《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一课为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05 17:44:47

历史学科教学案一体化的探索与反思

 

——以《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一课为例

 

 

河北卢龙县中学   管志伟

 

2009年五月份,学校组织了校级优质课评选,本次评比主要是为检验教学案一体化与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的成果,所以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所规定——即必须充分体现学案教学的理念。在本次评比中,我所讲授的《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获得了一等奖。2008年以来,在贯彻学校教学案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乐趣,也有迷茫的苦恼,通过对每一节课的精心打磨,我对历史学科如何贯彻学案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结合这节课谈谈我对历史学科教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反思课堂:我的课堂谁做主?

 

历史组在平时的授课中注重教学案模式的探索,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按照学校的安排,本次优质课评比,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教师自主选择课题,正好我们要讲述《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一课,那么究竟应该怎样上好这节课呢?

本节课从教学内容上看,涉及到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清朝的建立,主要介绍满洲兴起和建国、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第二部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涉及到政治方面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思想方面的文字狱。学习重点在于准确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学习难点为如何理解八旗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等几项政治制度。授课班级高二(19)班为文科重点班,学生基础相对而言较好,通过古代史的学习,学生们对政治史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方法,鉴于此,结合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的“三维目标”,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定如下:使学生掌握清朝的建立与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的表现和影响;通过课前自学、课堂展示、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把握基础,并能够正确的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通过对文字狱的讲述,引导学生痛恨专制制度的腐朽,领悟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

按照我们教学的设想,在授课的前一天,我将预习学案下发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把握教材基础知识,并且提出自己的问题。经过精心的准备,终于,上课铃声响了……

“历史的长河总是不乏英雄人物,在结识了朱元璋、李自成后,今天我们一块走进努尔哈赤,康熙等等大家在影视剧中非常熟悉的人物,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又演绎出怎样的精彩呢?”

导入部分,我始终非常重视,力求用精当而富于文采的语言引导学生“神入历史”。在简单的导入后,进入了这节课的预习效果检测环节,我找了两位同学,其中一位同学书在黑板上写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另外一位同学和坐在下面的同学默写我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注重基础,又切中本节课的重点问题,以填空题形式提供给学生。写往后,我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所答题目的答案点拨教材基础知识,教材第一部分,主要是清朝的建立,我用“一些人,一些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课本知识,其中尤其注意时间点,我将课本涉及到历史大事的年份让学生找到,板书到黑板上,在学生归纳知识的时候,我适当补充,并注意语言的幽默,借用网上流传的《中国简史》语言,如“崇祯说:袁崇焕,你的良心大大地坏了”、“皇太极说:三桂是个好同志。”等调动学生兴趣。基础总结完后,我让学生拿出课堂使用的学案,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逐一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所给材料既注重用以实证教材观点,又呈现同教材观点有冲突的史料,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但是最后时间关系,原定课堂检测部分被大大压缩,仅仅订正了三道选择题,下课时间就到了。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