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八年级上册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06 14:56:02

   

教学案例:八年级上册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斗争目标。

2.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过程,重点掌握廊坊大捷和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3.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4.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

2.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教学重点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失败,日本胜利。这场战争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下面,请同学们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回答一: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严重地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是继1842年割香港岛、1860年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和1858年以后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割大片北方领土给俄国之后又一次严重的丧失领土主

回答二: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恶化了清政府的财政。

回答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日本可以利用中国的原料、中国的劳动力和中国的市场,降低了生产成本。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强劲的威胁。在外国工业品的冲击下,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步履维艰。

回答四: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延伸到中国内地。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在这时候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

【讲授新课】一、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八国联军侵华借口——义和团(兴起和发展)

首先,对于“八国联军”要让学生进行识记:“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因祸得福,美日依靠)。

提问:“八国联军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他们的借口是什么?”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的导入框和第一目下面的内容,从中找出有关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信息。

“义和团”①义和团是个什么组织?成员有哪些?(民间秘密组织、农民和手工业者;)②义和团的兴起原因是什么?(清末的阶级矛盾)③义和团的壮大原因是什么?(民族矛盾的激化)④它为什么要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在民族矛盾激化的情况下,被清政府利用。)⑤你认为应当如何看待在当时情况下的“义和团运动”。(它是一支比较松散、落后的团体,可以一时抵抗侵略,但最终要失败;但是,它体现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抵抗的巨大力量。)

教师讲解: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这从两个地方可以看出,一是“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一句。二是“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一句。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从“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一句中可以看出,一年的时间,义和团由山东到京津,其速度是非常快的。

[教师过渡]由于义和团势力的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因此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过程:

对于八国联军的侵华过程:

第一阶段:从1900年6月发动战争到廊坊阻击战。侵略军人数:2000多人,西摩尔(英);进攻路线:大沽——天津——廊坊;中国人民的抗击:廊坊、杨村等地阻击战;结果:侵略军狼狈败回天津。

第二阶段:从1900年7月到8月攻陷北京。侵略军人数:2万人;进攻路线:天津——北京;结果:7月攻陷天津,8月攻陷北京;原因:侵略军准备充分,在京各国使馆卫兵和传教士积极配合。中国人民的抗击:义和团和清军围困西什库教堂和外国使馆。

A、.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廊坊大捷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书,然后回答八国联军是由哪些国家的军队组成的?

[学生回答]由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军队组成。司令是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

请同学们简述廊坊阻击战的经过。

[学生简述]西摩尔率八国联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在廊坊被义和团包围。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教师过渡]廊坊阻击战义和团虽然取得了大捷。但仍然没有阻止侵略军攻占天津和北京。下面,我们就来看详细内容。

B、天津的失陷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天津和北京失陷的过程简述一遍。

[学生简述]在廊坊阻击战的同时,集结在大沽口外的各国舰队夺取了大沽炮台,天津门户洞开。八国联军源源登陆,随后攻占天津。慈禧太后急忙派人向列强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沿运河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

[教师引导]同学们想一下,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也是最高统治者出逃,也以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下面请同学们回忆、讨论,这是哪一次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谁?最后签订了什么条约?为什么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京城被两次攻破?这说明了什么?

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联军名称
 侵略国
 占领年代
 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
 英、法
 1860年
 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
 英、法、俄、美等
 1900年
 光绪、慈禧
 

[教师引申]清政府的这种腐败、妥协,只能给中国带来灾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火烧圆明园,使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付之一炬。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更是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罪行。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彩色字内容。从中了解八国联军在北京城欠下中国人民的一笔笔血债。

3、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暴行:

同学们看完彩色字内容后,再来看课本下面的一组照片,希望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幅照片,叙述一下八国联军的罪行。

教师首先指出:联军在攻陷北京后,在中南海设联军司令部,对北京实行各国分区占领,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天。然后指导学生在读书后找出:联军在北京犯下了哪些罪行?(从烧、杀、抢、掠几方面来。)

叙述一:“在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一幅照片是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架炮轰击北京城区,一些房屋被击中着火。

叙述二:“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一幅照片是当时的目击者拍下来的。照片上有“齐化门外联军之杀义和团”的字样。齐化门是北京城东面的一个城门。它在元朝时叫“齐化门”,明朝时改称“朝阳门”,至今此地仍称朝阳门,但城楼早已拆掉。(这两张照片,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就由教师点拔也可以。但有一点,应让学生清楚,那就是八国联军进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两幅照片反映的是两桩十恶不赦的罪行:一是杀人,二是放火,这已足以表明八国联军的侵略面目和强盗行径了)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讲了八国联军进占北京后所犯的罪行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但应注意,杀人放火固然危害很大,但在当时,真正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而且影响深远的事件是《辛丑条约》,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详细内容。

二、《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的签订:条约签订的时间、代表和意义。

(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国;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最终结果,而且条约的内容和影响都是空前绝后的。)

2、《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学生复述]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回答一: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这比过去所有的不平等条约里的赔款加起来还多。

回答二:以海关税收作为担保,那就是说,如果不能按时付清赔款,海关税收就会落到外国人手里。那也就意味着海关成了清政府为外国人办的收税机关。

回答三: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是爱国的行为,作为一国的最高政府,不仅不支持群众的爱国运动,反而严禁人民反对外来侵略,那说明这个政府是一个外国人的政府,人民应当起来把它推翻。

回答四: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等于自己解除武装,国内一旦有反帝活动,帝国主义就可以派兵迅速镇压,清政府这一举措,无异于引狼入室。

回答五: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这就等于在中国国内又设立了一个国家。帝国主义可以把此作为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

3、《辛丑条约》的影响

[教师分析]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当时规定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这是列强对中国空前规模的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除此之外,对于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员,有“即行革职,永不叙用”的规定,这不仅束缚了中国人民的手脚,便于列强宰割欺凌,而且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帮凶。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使得外国侵略者控制了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使馆界”的设立,实际上是一个“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为“洋人的朝廷”。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集体来读一下本课最后一段关于《辛丑条约》的影响的叙述。《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归纳]同学们,我们讲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指出:《辛丑条约》的签订影响深远。虽然这一条约没有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等条款,但却提出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等,表明这一时期帝国主义侵华的新特点,帝国主义全面掠夺的本质也暴露无遗,清王朝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条约的签订,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思考、讨论:“为什么说《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

【小结】:进入20世纪后,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喜悦,相反,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虽然有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的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这种弱势中的反抗还是失败了,清王朝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人。中国怎样才能不受外辱?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开始在积极的搜寻救国之路。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