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第11讲 辛亥革命 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学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2-28 08:38:37

一、背景

    1.经济:清末“新政”和“ 预备立宪 ”,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 章炳麟 、邹容、陈天华等以 上海 和日本的 东京 为阵地,宣传西方的 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学说。

一、背景

    3.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的建立:

    (1)兴中会的成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团体 兴中会 ,后华兴会、光复会等相继成立。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中国近代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一、背景

    4.军事: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是 广州黄花岗 起义。

    5.时机:1911年,四川的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

二、爆发:19111010日,武昌起义。

    三、高潮

    1.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 南京 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 五色旗 为国旗。

二、爆发:19111010日,武昌起义。

    三、高潮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1)目的:维护共和政体,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2)内容: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 国民全体 。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④国民有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 。⑤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⑥约法特别规定实行 责任内阁制 ,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

四、结局:袁世凯攫取革命胜利果实。

    1.过程:

    (1)帝制的终结:1912212日, 宣统帝 宣布退位,清朝灭亡。

    (2)19122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

    (3)19123月袁世凯在 北京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四、结局:袁世凯攫取革命胜利果实。

    2.原因:

    (1)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2)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3)革命党人的软弱和妥协,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4)袁世凯本人的军事实力和两面派手段。

联想法。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横向联想法,就是把中外发生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

历史知识记忆方法():联想法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主权在民:“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君权神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

    (2)三权分立:“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要求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这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从政治体制上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最高法院有权审判总统,这完全否定了封建专制君主的终身制、世袭制。

    (4)人民平等、民享自由权利:“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力”,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对人权的无视与侵夺。………………………………【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