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第8讲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学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2-29 10:08:41

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里,国民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未改善。

    (2)标志: 1978 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伟大的历史转折:

    (3)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 阶级斗争 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我国 改革开放 从此拉开序幕。

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伟大的历史转折:

    (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和开辟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道路的起点。

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国内, 改革 遇到重重阻力;国际上,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改革进入关键期。

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建立过程:

       ①提出:1992年初,邓小平 南方谈话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体制。

       ②确立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建立过程:

       ③理论完善: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理论。

       ④基本建立: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 商品市场 体系基本建立。

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效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②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 小康 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经济特区的创办:

    创办:1980年,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立海南省, 海南岛 设置海南经济特区;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作用:特区在发展 外向型 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 外向型 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 广州 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加快利用外资、引进 技术 的步伐。

    (2)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 长江 三角洲、 珠江 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 沿海经济开放 地带。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3)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 外资 ,生产 高新技术 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开发、开放: 1990 年,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目标: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 金融 、贸易中心之一,带动 长江三角洲 和整个 长江流域 经济的新飞跃。

    (3)条件:长期积聚的经济和 社会文化 的基础,独特的 地理优势 。

    (4)影响:浦东新区成为中国20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