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第12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学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2-28 08:39:09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五四运动原因: 巴黎和会 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

    2.五四运动的经过:

    (1)爆发:191954日, 北京 大学等校三千多名学生汇集天安门广场,高呼“ 外争主权 , 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揭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

    (2)高潮:上海的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结果:初步胜利。

    (1)释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曹、章、陆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 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运动。

    (2) 青年学生 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作用。

    (3)标志着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

    1.诞生的条件: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 的广泛传播。

    (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4)组织基础: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

    (5)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 的帮助。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

    2.成立:

    (1)1921723日,上海,后又转到浙江嘉兴南湖。

    (2)主要内容:

    ①规定党的名称、党的奋斗目标。

    ②党的中心工作是 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③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央局 ,陈独秀为书记。

    3.意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41927)

    1.国共合作:

    (1)合作原因:

    ①必要性:中共认识到要想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 统一战线 。

    ②中共三大召开,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③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2)合作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广州)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41927)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高潮)

    (1)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 吴佩孚 、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2)进程:歼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 长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往 武汉 。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41927)

    3.国民革命失败:

    (1)标志: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 全面破裂 ,大革命失败。

    (2)失败的原因:

    ①帝国主义干涉破坏,扶植代理人。

    ②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背叛革命。

    ③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限制 工农运动 ,放弃革命领导权。

    (3)教训:必须建立革命武装,并掌握革命和军队的领导权。

串字法。对有并列关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来记忆,即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顺序串联起来,只记住每一内容的第一个字。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可简化为“青、募、农、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内容。

历史知识记忆方法():串字法

1.怎样理解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为什么以五四运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理解:从反帝方面看,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权益的宰割,斗争口号中也明确提出“外争国权”、“废除二十一条”,不承认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最终迫使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从反封建方面看,学生斗争口号中要求“内除国贼”;工人参加后,斗争进一步指向北洋政府。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并惩办了三个卖国贼。因此整个运动体现出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

1.怎样理解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为什么以五四运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开端:(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

    (2)五四运动启发广大人民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因此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1.怎样理解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为什么以五四运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使更多的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