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一历史月考情况分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4-08 20:05:28

三中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一历史月考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的成绩概况:全段最高分为96分,最低42分,年段平均分约为72, 重点班的平均分约为76,普通班的平均分约为73,两个加强班的平均分约为67分(注:以学校统计为准) 从考试的结果来看,比预想的要好。 下面就试卷的特点及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作简要分析。

第一,考试内容为必修三第一专题至第六专题,内容相对比较少,目的在于让学生能集中精力把第三册课本内容好好巩固。试卷内容有少数超了纲(例如选择题第17题,综合题第35题)。题型按新会考的要求分布,较为合理。

      第二,本卷在紧扣新教材、学科指导意见和会考要求的基础上,在情境设计方面有了很大创新。其中选择题基本上都设计了情境,没有直接设问的题目。本卷图文并茂,再现历史情境,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对历史觉得的兴趣。全卷共有图片14幅之多,而且都运用得恰到好处。能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题目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归纳总结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第三,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学生失分比较多的选择题有3、4、5、7、13、17、18、21、23、27、33等。下面以表格形式分

析失误原因:

 

题号

考查知识点

学生存在问题

3

儒家思想的理解

对材料中的关键词把握不准

4

诸子百家的区别

对根源理解不透

5

儒家思想的影响

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较差

7

朝代的顺序

混淆了朝代的顺序

13

思想理论

不能区别几种思想理论

17

双百方针

会考不要求,学生失分较大

18

十月革命

对材料中的关键词理解不透

21

新文化运动

理解材料的能力较差

23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和三大革命对不上号

33

航空技术

审题不仔细,抓不住关键词

非选择题中,第34题的失分主要在于对史料区分不清,把人物的介绍当作了史料。第35题失分最大,一方面此题超出了会考范围,另一方面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运用所知识,混淆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几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内容,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没有印象,导致失分较大。第36题属于识记的问题,有部分同学混淆了启蒙运动时期的几位思想家的思想,对所学知识运用不好。

第四,我们的对策。

在今后的教学中,在抓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审题和解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多从理论方面,从规律方面去引导,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及时找考试失利的学生沟通、交谈,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高一历史备课组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