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9-03-13 08:49:23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朝

商朝

西周

春秋战国

世袭制

确立

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嫡长子继承制确立

 

宗法制

逐渐形成

发展完备

动摇破坏

分封制

逐渐形成

发展完备

逐渐解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条件

理论基础:战国韩非子法家思想奠定

社会条件: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个人因素: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

形成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首创皇帝制度

总揽全国一切大权

建立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丞相:    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御使大夫:掌奏章、传诏令、兼理监察

太尉:    军事

推行郡县制

废分封,

设郡(守、尉、监)县(令或长、尉、丞)

巩固统一措施

法律:颁布秦律

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

文化:统一文字

建筑: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等

作用、影响

①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③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④强化了皇帝专制权威,激化了阶级矛盾,致秦朝短命而亡。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朝:  决策机构

郡、国并行

州、郡、县三级制

外朝:  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

三省六部制逐步形成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

州、县两级制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决策机构)(审议机构)(执行机构)

道、州、县三级制

二府制:中书门下    枢密院

(决策机构)  (军政机构)

路、州、县三级制;

 

藩镇制度

分割相权:参知政事(副相,分割行政权)

三司使  (副相,分割财权)

蕃汉分治:北面官,南面官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行省制

下设路府或州县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