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oc
重难点分析
1.“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需要进一步调动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关于知识分子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提出: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3)地位:
“双百”方针不仅是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4)内涵
①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②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
A.在自然科学工作方面,比如,在某一医学、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签,……就是不自由的表现。
B.在文学艺术工作方面,限制创作的题材“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就是不自由的表现。
C.对批评工作来说,就是批评的自由和反批评的自由。
③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此来指导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2.“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
(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
(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的不同
(1)实质不同:“双百”方针是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民族、国家利益的代表,为推动科技文化事业发展而推行的指导政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则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最终服务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双百”方针是社会主义时期党指导科技、文学艺术的基本政策。“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之内,保证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4.“双百”方针的发展历程
(1)活力初现(1956~文革前):
①百学争鸣:生物学领域的学派之争──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②百花齐放:文学艺术领域成果。
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赵树理──《三里湾》
(2)遭遇挫折(文革时期):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