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
教学素材:法德两国从18世纪以来就是世仇,为什么现在能在欧盟的旗帜下实现和谐共同发展?法德两国的哪些做法促进了这一进程?德国对纳粹的反省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两国的和谐发展给中日和平相处以怎样的启示?
三、怎样学好历史
(一)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
1、在生活中观察、体会历史知识
教学素材:
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我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文明发达,历史悠久,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不知留下了多少旅游者的足迹。工作之余,利用假期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考察各地风土人情,探寻历史踪迹,以古鉴今,以往知来,成为人生的一大乐趣。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有不少令人神往的历史文化遗迹,它们是各朝代、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积淀与浓缩,是中华文明的集中展现。
歌曲中的历史——歌曲,尤其是革命歌曲见证着不少的历史。如今上了年纪的老年朋友中,酷爱革命历史歌曲的不乏其人。他们中,有的在革命历史歌曲的感召下,投笔从戎,走上了革命道路;有的正是唱着这些革命历史歌曲,走向中国革命的大舞台。气宇轩昂的革命历史歌曲,如同中国革命的见证人。吟唱她,早已成为青年朋友们了解革命历史、展望未来前程的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下面是三首歌唱中国革命不同时期的历史歌曲,青年朋友们,你们是否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
《五四纪念爱国歌》
五四,五四!爱国的血和泪,洒遍东亚大陆地!雄鸡一唱天下白,同声击贼贼胆悸!爱国俱同心,壮哉此日!壮哉五四!
五四,五四!自由的血和泪,洒遍东亚大陆地!民众而争正义,军警刀枪都不顾,精神冠古今,壮哉此日!壮哉五四!
五四,五四!真理的血和泪,洒遍东亚大陆地!扫荡千古群魔毒,文化革新应运起,光大我国史,壮哉此日!壮哉五四!
五四,五四!和平的血和泪,洒遍东亚大陆地!强权打破光明天,老大古国见新气,国魂兮不死,壮哉此日!壮哉五四!
《五四纪念爱国歌》以其铿锵雄劲的歌词再现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其中,歌词的划线部分又有其特殊的历史含义。“为民众而争正义”喊出了“五四”运动的口号即“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文化革新应运起”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强权打破光明现”表明在中国人民斗争的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不得不释放被俘学生,免去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迫于国内外的巨大压力,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陷,3000多万同胞惨遭日寇铁蹄蹂躏。1932年,日本在东北制造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但是,东北同胞并没有屈服,他们组织起各种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使日本侵略者不得安宁。随着1937年全面抗战的爆发,抗日救亡的歌咏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各地的抗日歌咏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广大音乐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张寒晖的《松花江上》在此背景下诞生。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地区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前进,解放区的不断扩大,革命音乐活动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如《解放区的天》、《咱们工人有力量》等,都反映和体现了民族气质与时代精神。而此时的国统区,出现了抗议美军暴行、“二二八”起义、“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大规模群众运动。随着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新音乐也在蓬勃发展,卢肃的《团结就是力量》应运而生。同一时期,舒模的《跌倒算什么》反映了国统区的爱国民主斗争精神,罗忠熔的《山那边哟好地方》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解放区的无限向往。
2、 在课本中发现知识:(这一内容需要在教学中展开,导言课不详述。)
① 构建整体线索
② 提出问题
③ 围绕主题开展学习
④ 以小见大:从中国看世界历史进程
3、在课本和生活中拓展研究
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充分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教学素材:在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同学可以进行探究活动:“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在学习基层民主选举中,可以让学生回家调查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怎样选举产生的?在了解过程中你发现有何问题?你有何建议?




 
  减小字体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增大字体



 中查找“高中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高中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高中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高中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