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5-17 08:10:00

一、所在单元(第五单元)

二、授课学时

一学时

三、学习目标

1、提高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的描写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本课重点:

有详有略的复述课文,学习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自读课

五、教学准备

背景资料:

1960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记录。196039,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下来。这里是登山队的大本营。参加登山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登上珠峰,为国争光。在大本营里,他们战天斗地,与风雪搏斗,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尽早的征服珠峰,他们争分夺秒,作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

六、教学过程

(一) 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sǒng     biān    崔巍cuīwēi     匍匐púfú      mái     xiá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缭绕——缠绕  斩钉截铁——锲而不舍 养精蓄锐——齐心协力   

阴霾——阴晦  梦寐以求——孜孜不倦   迫不及待——难以弥补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践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阴霾: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侵袭:侵入和袭击。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情上。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二) 重点分析

1、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1960年,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地了解了许多感人故事,本文就选自他的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2、阅读课文,试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524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得面对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氧气已经不多了,他们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

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着休息,开始进入半昏迷状态。他冒着生命危险,决定把自己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此时,三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借着星光和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地匍匐前进。到830时,氧气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空氧气筒,开始了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行动更加迟缓,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