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九年级体育教案:武术拓展与组合课设计
武术拓展与组合课设计
|
武术拓展与组合课设计说明(8—4)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为基本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强调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塑造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个性品质,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营造主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挖掘其学习潜能,注重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受益,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教材选择与学情分析:
武术是初中阶段的主教材,但越来越不被师生关注,为改变这一教学现象,把武术的拓展与组合作为主教材,力求宏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并从我市中考体育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用俯卧撑的素质练习作为辅教材。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力量性、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爆发力等素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学生健康成长。
三、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实现主体性教学的三个目标。
l、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自练,主动参与的态度以及学习看图学刀术的方法。
2、学习少林刀4个动作,85%以上的学生能完成动作造型,提高学生灵敏、柔韧及协调素质。
3、体验合作交流,增强武术练习的自信心。
四、课的结构与教法:
结构:队列──准备活动──复习前几课内容──传授新知识──课课练──养生功收心
1、队列:教师组织检查。利用队列提高学生的精、气、神。
2、准备部分:按照教师的提示自主分组练习,礼让取放器材,自编准备活动,教师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部分的学习奠定基础,师生共融。
3、复习展示:教师讲解基本要求,引导学生练习。师生共同参与,营造愉悦学习氛围。
4、传授新知识:教师利用“话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入传授新知识刀法与身法变换技术部分;利用技能的迁移激发学生发挥自身特色进入自主学习阶段;满足学生的求异心理把学生带入交流学习过程:利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探究发现竞技组合的规律;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把学生带入张扬个性的成果展示阶段,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
5、课课练: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运用推小车游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及挑战自身极限能力。
6、愉悦收心:教师利用《星空》钢琴曲的旋律带领全体学生做太极拳放松动作,师生同动,以达到收心的目的。
五、重点话题:
1、你看过武术比赛吗?你了解“李连杰、释小龙和李小龙吗?用英雄的形象把学生带入主动学习阶段。
2、通过本次课学习你已经初步了解了刀术的基本手法,你还知道它有那些步法吗?
六、差异学生的指导方法:
1、互助学习 2、一帮一指导 3、教师重点指导 4、留分层次作业 5、平时抽检。
七、教学重难点
重点:猫扑猴闪动作 难点:动作的衔接。
八、重点强调学生保护与自我保护安全
场地器材:
器材:柳叶刀41把。录音机一台。场地:20米直径圆形场地一块。
教学特色:“对话式”教学。
结构:构建自主创新性课堂,形成“指导定向──主动探究──整合优化──自主评价”这一基本教学模式。
武术课点评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具有独特的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磨炼意志等特点,对强身健体,防身怯病,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耐力等素质,培养勇猛、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本课把武术的拓展与组合作为主教材。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为基本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武术教学,使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精髓,采用少林刀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本课教学设计合理,以“刀”为主线,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和参与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崇德尚武的精神,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教学结构完整,步骤清晰。教材搭配合理,注重全身协调性练习,体现了全面发展原则。
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师生共同参与的专项、并针对性极强的准备活动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达到了师生共融。教学中以“对话”教学的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话”这种特色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营造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课中首先突出武术的教育特点,在教学中使学生了树立不怕苦,持之以恒的信念。其次突出武术的技击特点,强调攻防部位,方法和劲力,通过教学学生明确动作的攻防含义。最后突出武术形神兼备的特点,强调: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强调眼睛要有神,眼随手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与学生大量的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发现动作的精髓。
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既表扬,又鼓励使学生坚信只要经过努力就一定会进步,直至成功。在教法上,体现了小组合作和创新意识,学生在练习中共同合作,不仅掌握了动作,而且还进行了创编练习。任课教师较好地发挥了自身优势,用肢体语言,强有力地感染了学生,教学中,教师优美、完整的示范,使学生对动作的概貌和精气神的韵味有个初步了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情绪,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利用作业的形式,填补课中的不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幅度的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能力。同时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