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艺术教案
[教学准备]
l 教师准备各种有关种子的图片、绘画作品及名家名画,自己创编的《一粒种了》的剧本,各种种子实物粘贴图案等。
2 学生准备自己收集或拍摄的种子照片、各种实物种子、胶水等。”
[课时] 3课时
活动一;动手、漫谈并进行实物粘贴
1 小小的种子可以成为我们进行创作的材料。观赏教师、学生收集的种子或照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2 用摸、闻、看等形式感受种子的质、形、色等,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拼摆、粘贴,学习美术中的二方连续纹样或单独纹样的图案知识,体会艺术要素中重复、变化的节奏美。
3 利用种子本身的颜色进行搭配。
活动二:自编故事表演:那一粒种子醒了
1 教师选一段背景音乐,欣赏日本诗人水上多世的儿童诗《萌芽》(见参考资料),让学生自由想像种子入土、沉睡、出土、发芽、生长的过程,分小组用肢体动作表演出来。体会“种子象征希望”的生命意义。
2 谈一谈:从种子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3 根据诗歌创编剧本。
4 熟悉剧本,分角色进行表演。
活动三:学唱歌曲《种子之歌》并进行表演
1 学习合唱《种子之歌》。
2 初步掌握8拍的节拍、节奏特点,自编舞蹈进行表演。
3 全班表演舞蹈,每个人想像自己就是一粒种子,在集体的环境中慢慢成长,体验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命成长” 的过程。
活动四;画笔下的种子
1 学画《小樱桃》,体会国画干、湿、浓、淡的笔墨趣味。
2 欣赏其他表现种子的国画作品。
3 用水墨自由表现生活中常见的山果种子等。
教师可适当示范小樱桃的画法:
(1)起笔从上往下点:整支毛笔蘸淡曙红,毫尖加点依曙红(或胭脂),用侧锋以圆弧的两点相扣,合成一个樱桃果。
(2)起笔也可以从下往上点:用中锋小毛笔画果柄,一般可以从外向里行笔,注意起收。
课题三 农家孩子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自山表达作为一个农家孩子的快乐,欣赏舞蹈《丰收之歌》,对能主动参与表演活动,能富有情感地歌唱《山娃娃音乐会X。
2 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用不同艺术形式表现田野劳动的动作,如能用泥塑、撕纸、表演、绘画的方法表现快乐的农家孩子。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丰收之歌》、《山娃娃音乐会》等录音带、农村娃娃的活动图片、绘画和泥塑工具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泥上用具或其他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材料等。
[课时] 2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一:丰收的旋律
1 丰收了,让我们来听听丰收时的旋律。听赏丹麦歌曲《丰收之歌》,画面呈现出农家孩子上学、放学、打柴、游泳、爬树等幸福快乐的重年生活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回味、分享农家孩子的快乐生活并能有感情地歌唱。
2 师生漫谈、讨论:作为一个孩子,感到快乐的事还有哪些?喜欢自己生活的环境吗?
3 用田野中的材料来进行艺术创造,发现身边许多常见的材料都可以通过我们灵巧的手把它变成艺术作品。如用稻草进行捆扎,用树叶进行粘贴等。
活动二:学唱快乐的歌曲并用自制乐器伴奏
1 学唱歌曲《山娃娃音乐创,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唱准八度音程的跳进。
2 自编动作进行表演。
3 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如乡村学校因条件有限,上艺术课没有那么多的打击乐器,可发挥乡里孩子的聪明才智,想办法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一件打击乐器。
活动三:在各种艺术活动中体验“我是农家娃’的快乐
1 欣赏民间泥塑《驴背号声》,了解人们的劳动生活,体会艺术源于生活,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2 表演农家孩子劳动的情景。
3 尝试用撕纸的方法表现出劳动时的动态特征,突出农家孩子的可爱和快乐;游戏“木头人’,让劳动动态定格,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动态;用概括而流畅的线条大胆画出人物动态并用纸撕出来。
4 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农村孩子的形象,学习徒手捏制法捏出人物,给合歌曲《山娃娃音乐会》让泥人动起来,加上简单的劳动工具。
5 通过各种艺术活动表现农家孩子的快乐。
[教学思路拓展]在各种艺术表现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体验艺术活动带给人们的快乐。
第二单元 祖国,您好
[教学内容]
1、 七子之歌
2、 今天是您的生日
[教学目标]
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歌唱、表演、绘画、制作等艺术活动中感受对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材分析]
生日 ,对每个人来说是最值得庆贺的,渐渐长大的孩子每一次生日都寄托心中每一个渴望,每一次生日,映照着祖国母亲美好的明天。
在祖国生日到来的时候,大道纵横,群山如浪,秋高气爽 ,丹桂飘香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从东海之滨,到昆仑山上,从白山黑水,到香江两岸,节日的礼花撒遍祖国的万水千山,国庆的欢歌飞出亿万人民的心田。共和国的华诞之日, 神州欢腾普天同庆。国旗飘扬紫荆吐艳,荷花盛开。 伟大的祖国 ,繁荣富强, 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掀开更加绚丽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