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艺术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10-10-24 10:32:24

活动二:我们也是南飞雁

1 在音乐伴奏和“鸟’图像资料以及手工制作“鸟”的情景和氛围中,启发学生一人、两人、三人  全班一起等方式,用手、身体或队形分别做“鸟”的飞翔、走动、觅食、争斗、依偎亲密等造型或动作,如大雁南飞的队形、鱼鹰上下飞行、仙鹤的起飞和走动等。

2         培养学生合作、想像、即兴表演的综合能力。

活动三:青海湖的鸟

以画鸟为主,通过了解鸟基本形态和欣赏表现鸟的绘画作品开阔我们的视野,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表现手段进行有关鸟的主题绘画练习。大家可以充分利用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借助音乐、影视等手段给我们的绘画学习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如讲述自己“鸟”作品的创意、技法、色彩神志、图案等。

活动四:花儿与少年的群蹈

1 欣赏《花儿与少年》的器乐曲、舞蹈和原生态的民歌《四季调》。

2 轻声哼唱、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民歌曲调,体验其风格和在高原上唱歌的感受。

3 体验西北少数民族舞蹈和歌曲的风格特点;学习《花儿与少年》舞蹈中舞动扇子的手法及舞步(搓步)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节奏变化和舞蹈脚步的变化关系。

4 还可以观察扇子的形状、结构,在课前或表演前与学生共同进行画、折、制作扇子的活动和练习。

[教学思路拓展]

 1 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程度山以直接从青海湖鸟岛的“鸟’进入,引导学生观察鸟的颜色、形状、飞翔及走动的协调动作,并和美术、舞蹈、音乐旋律、手工等结合进行教学。

 2 观察或欣赏民俗馆和有关民族风情的艺术作品展览,了解艺术家们的不同艺术表现手法,采用对比的方式,丰富学生的艺术感受。

课题二   塞上江南宁夏川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回族及回族建筑、歌舞、民俗、服饰及宁夏风光的欣赏和介绍,初步了解宁夏回族的生活习俗、艺术风格和特点。

 2 学唱宁夏民歌、学跳简单的回族舞蹈动作。

 3 制作、学画伊斯兰建筑风格特点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

 l 宁夏风光及回族风格建筑、沙漠驼铃的图像、音像资料、照片、艺术作品等。

 2 回族的乐器、服饰、工艺品、食品等,宁夏“五宝”照片或实物。

 3 宁夏民歌《歌唱宁夏川》及说唱音乐《数花》。

 4 回族舞蹈手、脚、身段、神态的基本动作要求和舞蹈片段。

 5 宁夏民歌《漫山遍野好庄稼》录音带。

[课时]    3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一:宁夏川好地方

 1 在对比中学唱宁夏汉族民歌《歌唱宁夏川》和宁夏回族民歌《满山遍野好庄稼》,并展示介绍师生共同准备的回族、宁夏的风光片、物品、艺术品、民歌等,从中找出极具代表性的艺术特点,如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回族妇女的盖头、坎肩、语言、舞蹈、音乐、食品图案等,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欣赏宁夏说唱音乐《数花》。

3 在说唱音乐《数花》(可加节奏朗读“数板”歌词)或《吆骡子》改编的回族舞蹈中选择一收,学跳回族舞蹈(手、脚、身段的)基本动作,在歌声中体验西北回族舞蹈的风韵和宁夏民歌的风格特点。

活动二: 伊斯兰风格的建筑艺术

学唱宁夏民歌《漫山遍野好庄稼》,可以让学生观看分析不同风格的建筑(照片、画),特别观察回族建筑的特点,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带学生参观清真寺,现场写生或用记忆面的形式表现山来。选择身边的材料或生活中的废弃物,制作清真寺的建筑模型。

活动三:民族大家庭

介绍回族风俗,编演儿童剧《我到回族家去做客》(设计出回族老人、妇女儿童和三四个汉族人物等),进行戏剧表演(就餐、饮茶、问候、接待等风俗),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少数民族的良好风尚。

活动四:沙漠风情

选一首关于‘沙漠’、“驼铃” 的诗、歌曲或一幅画,让学生观赏 朗读,还同结合欣赏歌曲《驼铃》。

活动五:宁夏“五宝”

通过介绍宁夏特产“枸杞”、二毛皮”、贺兰砚”、“发菜”、“甘草”的色、形、传说故事等,结合环保、广告、标志、健康的主题引导学生画“五宝”的拟人化的卡通画、小品等活动。

[教学思路拓展]

 可将以前学过的其他民族的舞蹈、民歌、美术作品等串联起来,进行“综合”、“回忆”式教学或多民族的联合表演等,培养、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整合运用的能力。

课题三     黄土高坡鼓喧天

[教学目标]

 1 介绍欣赏陕北地区的民俗、风貌、地域特点及民间艺术。

 2 感受安塞锣鼓的热烈气愤,体验安塞锣鼓粗犷、豪放的气势和情绪,初步学习安塞锣鼓的基本步伐、敲击方法和锣鼓经。

 3 听赏、学唱歌曲《领唱秧歌》、《信天游》和陕北民歌打黄羊调《拥护八路军》。

 4 练习剪纸、种歌及速写。

[教学准备]

 1陕北的风貌、民俗艺术的录像、图片、实物、艺术品等。

 2 安塞锣鼓的录像资料、腰鼓演奏的方法,有关鼓的故事、传说,鼓手的服饰、用具等。

 3 乐器(鼓)、绘画材料、工具等。

[课时]  2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一:威风的锣鼓

查找关于“安塞锣鼓”的资料,讲一讲关于鼓的传说故事和“安塞锣鼓”的由来,并欣赏安塞锣鼓的表演图片或录像,同时听赏、学唱《信天游》,引导学生的探究、表演热情。

活动二:鼓声咚咚

1 制作腰鼓,学习腰鼓的基本步伐和节奏(鼓点的)敲法。可用硬卡纸画出或制作出与实物大小一般的“腰鼓”(每人制作一个,两头穿绳拴在腰间,鼓锤子也可先画出再剪下。

2 引导学生用白毛巾做鼓手的头巾,在享受制作成功体验的同时,模仿学习腰鼓的基本步伐、节奏等,在合作、互动活动中反复进行练习和创作。

3 学会唱陕北歌曲《领唱秧歌》和《拥护八路军》,学习基本步伐,即兴编词跳秧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