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安塞腰鼓 学案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doc
17《安塞腰鼓》学案
◎预习指导
1、搜集安塞腰鼓的有关知识及作者的情况;
2、查阅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
3、朗读课文,在每个段落前标好序号并思考课后练习题。
◎预习后完成
给加线的字词注音
瞳( )仁 羁绊( ) 颤栗( ) 蓦( )然
恬( )静 冗( )杂 戛( )然而止 磅礴( )
亢( )奋 烧灼( ) 晦( )暗 骤( )雨 辐( )射
◎边听课边完成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跳读课文,根据标志文章脉络的语句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2、思考:表演部分从哪几个方面展示了腰鼓的艺术魅力?
3、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示了腰鼓的美,试用“ 的安塞腰鼓,你看 ”的句式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4、思考:这样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联想到了什么?作者仅仅是在歌颂安塞腰鼓吗?
第二课时
二、合作探究
四人一小组品读课文,探究问题,组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同学之间互问互答。
1、第一部分“安静的腰鼓”和最后一部分“寂静的腰鼓”中的“静”是否一样?
2、在“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中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那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
3、作者写腰鼓的响声,为什么要写“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和“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
4、“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放出那么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得那么强大的力量?
5、为什么说“只有你(黄土高原)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而“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6、文章最后“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有什么作用?
三、品味欣赏
学生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请用“我喜欢 句子,因为 ”的句式进行评点。(提示: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写法等角度入手)
四、拓展联系
听一段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以下面任意一个句式为例仿写。
(1)这琴声,使人想起 ,使人想起 ,
使人想起 。
(2)每一个音符都 。每一个音符都 。每一个音符都 。
作业布置: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飞jiàn jiá 然而止 烧zhuó bó 击 大chè 大悟
二、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说明作用。
(1)没有新中国,便没有长江大桥,黄浦江中便没有自造的军舰;没有新中国,乡村里便没有电灯,农民便没有独立自尊的人格;没有新中国,便没有原子弹,更没有今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修辞方法(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有一天,我不再作枝上夜莺的哀吟;像莎翁诗中的云雀,我会一翅冲天,为那泱泱大国的中华唱出我赞美的诗章。
修辞方法(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语说狐死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修辞方法(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词填空。
(1)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________(A.制下;B.制定)本法。
(2)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_________(A.审订;B.审定)教材。
(3)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国家 ________(A.保障;B.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_________(A.改变;B.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
(4)抵达台湾后,在写作上常得到
四、病句修改有错误的是( )
A.王林同学一年来管理班费没差错一分钱,受到全体同学的称赞。
修改:把“没差错一分钱”改为“没出现一分钱的差错”。
B.某工厂原来每日用水四吨,现在每日一吨,现在每日用水比原来降低了三倍。
修改:把“降低了三倍”改为“降低了四分之三”。
C.他那优秀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修改:把“品质”改为“形象”。
D.校长请著名数学家来指教同学们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修改:把“指教”改为“解答”。
五、阅读课文8—16段,完成下列题目: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羁绊( ) 亢奋( ) 晦暗( ) 蓦然( )
2.解释下列词语。
恬静:________________
蓦然: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一句描绘了一种雄浑的场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
4.“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为什么要反复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声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写“安塞腰鼓”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不知故乡
①我不知我的故乡该在哪儿。
②襁褓中,故乡可能就是母亲亲爱的目光,远离了母亲,我想我肯定会哇哇大哭的,不然,做母亲的有事离开何以要偷偷地走?有了记忆,故乡是家,高高的门槛把世界分作故乡与异地,好不容易跨出大门还要回首望一望家是否依旧。稍大,故乡变作了熟悉的村子。十里外的小镇是不敢去的,害怕忘了回家的路。
③我从来都不去想大西北的,事实却让我身临其境。于是,让我舍得为故乡流泪,让我舍得为故乡贴金,每每回家一趟,总会花些辰光去走走旧地。
④而今,我回来了,离家五百里,都在江南,给人感觉似乎就在村口。故乡不再是少时的内涵,它是爷爷山间的息地与父母的花发和病躯。
⑤故乡是酒,时久而味弥醇。………………………………【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