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华南虎》为例——谈谈有效的课堂提问 七(下).doc
以《华南虎》为例
——谈谈有效的课堂提问
案例背景:
新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教师满堂灌的落后低效的课堂模式,教师大胆放手,把课堂45分钟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或强调学生自学,或变满堂灌为满堂问,忽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又同样出现了课堂低效的问题。笔者认为,真正提高课堂的实效,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必须善于启迪,巧妙提问,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提问质量的高低,成为决定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今年将近两个月的领雁工程的学习中,我有幸聆听了许多同行的同课异构的观摩课并有一定的感悟,下面以我所上过的及听过的三堂以《华南虎》为例同课异构的观摩课来谈谈自己对课堂提问的几点反思。
案例描述:
案例一:1、用动物园不咬人的老虎图片导入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解决生字词。随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语段朗读。(学生发言比较踊跃)
2、在理解形象这部分,教师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了多少呢?用诗歌中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老虎?不能重复,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
(问题相对简单,学生跃跃欲试,)
生1:笼里的老虎
生2:一概不理的老虎
生3:心灵在抽搐的老虎
生4:健壮的老虎”
生5:……
(一组轮完了,而教师觉得还没有回答全面又开始了第二组的火车,此时学生的兴趣没有起先那么高。有个别学生甚至发出了抱怨,“又轮啊”)
第二组轮完之后,教师进行了过渡,接着请同学们阅读第三、四小节,联系文中的关键词句,揣摩老虎的心理活动,来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
多媒体问题出示:我从________可以感受到,老虎当时想_________(联系文中的关键词句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思考了几分钟后陆续有几个学生举手了
生1:我从有人用是块砸它,有人向它厉声呵斥,有人还苦苦劝诱,它都一概不理可以感受到老虎很蔑视观众,高傲不羁.
(教师觉得没有用这个句式说话,并努力引导)
师:特别是哪个词?
生1:一概不理
师:蔑视观众,高傲不羁很正确,那你能否用上面的句式说,老虎当时想什么?
生1:老虎当时想……(犹豫了下,并不自信的接着说)尽管你们砸我,骂我,劝我,对我毫无作用,我鄙视你们,也不想看你们。
师:很好。那你来读读这句,要读出一种不屑一顾的语气
(生1读后,教师并没有做过多指导就让他坐下了。又叫了另一位学生说)
生2:我从笼里的老虎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只非常有自尊的老虎
(师又努力引导用句式说话,逼问老虎当时会怎么想。这时这位学生说不出来了。教师自己并随意的说了几句所谓的老虎的想法。并随便叫他朗读了句子就让他坐下了,之后教师意识到这个句式不好操作就让学生可以不用句式讲,但此时学生的兴趣不再,举手寥寥几个,但在教师努力的引导下勉强说了几个。自己并在黑板上概括了这是只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勇于抗争的老虎。之后教师进行了过渡,并又出示了问题)
多媒体问题出示:在老虎的眼中,观众是___________的人(联系文中的关键词句来说)
(问题一出,此时大部分学生已兴趣索然,几乎没有人举手,教师等了半天也没人举手,于是让学生动笔在书上写写再说,但效果并不好。此时时间已接近下课,学生无趣,教师也无味,教师潦草收场自己边讲边概括,快速结束这一环节。下面的环节教师大部分都自己讲述,因为下课铃声已经响起。
案例二:1、在导入和自由朗读课文之后,教师边范读边抛出一个问题
多媒体出示: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老虎?(要求可从观众的角度,“我”的角度,处境的角度,个性的角度,回答要有证据,要从文本中找出)
2学生继续思考四人小组讨论,教师提示并板书: 观众 虎 我
3 讨论交流
生1:这是一只失去自由的老虎,它被关在了铁笼了。
师:在观众的眼里老虎一动不动,已经失去了自由,这是从观众的角度说的。
生2:这是一只向往自由的老虎,我从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茫茫的森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这里可以看出
师追问:你再读下,你又读出了什么?(理解可怜,可笑的含义)
生3: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的眼睛,这里可以看出老虎像火一样向往自由
师:作者看到了吗?
生3:没有
师:哪里看出来?
生3: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
师:为什么?
生3:这是作者没有看到,只是想到的,这是作者觉得自己和老虎一样向往自由
师:你了解牛汉吗?(插入介绍背景)这是从处境的角度(板书 :处境)能否读读看
(生3读了一下,教师并没有进行具体指导,自己范读了下就让他坐下了。)
生4:这是一只士可杀不可辱的老虎,
师:这是从什么角度?
生4……(无语)
师:这是从个性上理解的,你看它的趾爪活活的被铰掉,士可杀不可辱……
(板书:个性 反抗)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试图概括出哪些角度,当学生回答不出时自己帮着学生回答出了,并进行板书
4、讨论完后,教师过度进入主旨的理解,抛出个问题:此前作者的情感是张望,现在的情感怎么样的?(生回答惭愧)文中说我到底明白了什么?
指名让学生说了下,自己并小结了并板书:追求自由,精神独立,奋然向前
5、在拓展部分,教师让学生谈谈你学了后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启示?
案例三 1、在导入部分,出示老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牙齿和皮毛的特点,再出示文中描写老虎的第四节内容,让学生读,提出问题:这只虎在外形上和图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理解诗中老虎的处境(是一只伤痕累累,受尽折磨的老虎)从而导入课题
2、在学生自由朗读,解决生字词的基础上,教师抛出一个主问题
多媒体问题出示:这是一只伤痕累累,受尽折磨,但依然___________的华南虎
学生思考后陆续举手回答
生1:这是一只伤痕累累,受尽折磨,但依然高傲的华南虎
师:你是抓哪个重点词?
生1:一概不理
师:解释下什么意思?
生1:不屑一顾的意思(教师板书:抓关键词)
生2:渴望自由,是不羁的灵魂。
师追问:你抓哪个关键词?
生2:不羁 (师追问什么意思)
生3:但依然安详的老虎
师:什么意思?
生3:平静的意思
师:它是处在什么环境中?
生3困境中
师:说明灵魂不受束缚,你换个词
生3:镇定,王者风范
师:很好。并进行板书
……
当学生说出一个词时,教师就马上进行追问,换词或组词的方法进行引导概括
(课堂气氛高涨,有个学生提出疑问作者为什么感到羞愧?教师并乘机引导学生进行回答概括:人格的卑微)
3、比一比,教师随后出示两组内容,让学生进行比较,认为哪句好?(红色字提示关键字)
我看见铁笼里 我看见笼子里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 水泥墙壁上
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 有一道道鲜红的抓痕
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 那般耀眼刺目
学生自由讨论后,教师问你在朗读的时候,这些关键字怎么处理有什么方法?学生边说,教师介绍有重音,语调,弱化,循环等方法,并举例“像闪电,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