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5-03 21:13:38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积累“随意、分歧、各得其所、委屈、粼粼”等词语。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过程和方法: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争取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生活哲理。感受文章浓浓的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难点  

1、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  

2、应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当堂练笔。  

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朗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学生练笔、教师类文展示和学生类文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写作水平。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查资料了解以小见大的写法特点及要求。  
 教师: 1、课前准备好类文并安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2、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准备好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     

 媒体播放歌曲《让爱驻我家》,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
      引入课题:大家听了一首爱的心曲,充分感受到了歌曲中蕴含的浓浓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书写亲情的美文——《散步》,共同分享一家三代的幸福生活。(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1、学生听课文配乐范读,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4、概述散步过程:  
      劝母亲散步----一起散步----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决定----“背”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散步中有一个怎样的分歧?把这一段读出来。假如你是“我”,你会怎么做?  
      2、在分歧时,“我”的感觉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为什么说“责任重大”?讨论回答。  
      参考: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4、我决定怎么做,为什么?  
      5、言外之意是什么?  
      6、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7、当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我的感想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8、怎样理解这句话?讨论回答。  
      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    

9、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这两个场景有何特点,你有何感想?讨论回答。   

参考: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不仅象征着中年人尊老爱幼的人生责任,而且还告诉我们生命就是这样生生不息地繁衍着,母亲、“我”和儿子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生命的轮回。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亲情的颂歌,还是生命的礼赞。而最令我们难忘的是,课文里所写的每一个人都富有爱心,爱心不仅营造了浓浓亲情,而且撑起了一个家庭,也撑起了整个世界。这里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10、你最喜欢其中哪个人,为什么?    

参考: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四、深刻领悟,借鉴写法  
      1、 师:前面我们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理解,下面我们对文章的写法做一具体探究。你喜欢课文中哪些精彩优美的语言?为什么?这篇课文哪些描写最令你感动?说说理由。大家按4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学习,教师行间指导,约5分钟后请学生回答。)  
     (1)、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熬”字,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充分的体现出来。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增强语感,才能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中总结出本文写法的第一个特点:文章语言朴实而又耐人寻味。  

2、文章写散步中的分歧却让“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文章的结尾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三分钟后,师生一起总结:从生活小事中挖掘出深刻的主题,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这一句是细节描写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三分钟后,师生一起总结:这是细节描写。因为通过这个描写表现出了母亲对孙儿的爱,正因为爱才改变了主意。
    五、课堂练笔,展示评论  
      1、 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感知和认识;再经合作探究,深入地理解了本文的主旨;又经过讨论交流,已深刻领悟了本文的写法特点,那么我们现在也学作者的样子,拿起手中笔,写些表达亲情的文字吧!最好用上以小见大和细节描写的写法!    

2、学生展示评价,以鼓励为主。  

3、教师展示自创类文——《把有头有脸的留下》  

把有头有脸的留下  

陕西商南过风楼镇初级中学   胡常华  

“把有头有脸的留下!”这是父亲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他说着,我听着。说的多了,我听得时间长了,渐渐地从中悟出一个做人的道理来——做人要做一个有头有脸的人。  

父亲是自学的瓦工。渐渐地成了十里八乡的著名瓦工。因为父亲砌墙对自己要求严,砌墙很端正、灰路匀、质量高、速度快,而且会扎墙朵子,扎得还特别好。各种各样的墙都砌得好。  

我每逢暑假就跟着爸爸干活。爸爸是大工,我是小工。爸爸砌墙,我给他供砖供水泥灰并做其它的杂活儿。每天干完活儿,我都要清理场子。每次清理场子时,父亲都会叮嘱一句“把砍下的砖整理整理,把有头有脸的不论多小都留下,其余的扔掉。把撒掉的灰也铲起来和一和接着用。”父亲这里说的有头有脸指的是有棱角有光面的意思,不是指那些圆不溜溜没棱没角的下脚料。父亲解释说那些有头有脸的被砍下的砖(即有棱有角有光面的砖)照样有用处,有的地方还必须用到它们。就是单独用它们砌墙,照样是溜光十三的(意思是砌得好,端正平整)。  

父亲的话等于告诉我:做人要做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做一个有棱有角有光面的人,做一个有用的人。不论你处在社会的哪个层面上,你都应该这样去做人。  

从我记事起,听到的看到的关于父亲的情况和为人,父亲似乎都在努力争取做一个有头有脸的人。  

父亲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别人上学的时候,他就躲在竹林里砍根竹子,破成篾子编箩筐等竹器。再稍大一些,别人上学的时候,他就躲在大沟里砍一些树去掉枝叶后再砍一砍、削一削、刮一刮,做成了木头手拉车。就这样,到了十五岁时,就自学成了木匠和初步的篾匠。每天来请父亲做家具、打嫁妆、盖房子的人络绎不绝,排起了队儿。父亲每天的工钱也由一元、一元五角渐渐地涨到了二元。  

我上高中上大学时,家乡已经渐渐不时兴盖土木结构的房子了,时兴盖楼房(砖、钢筋、混凝土结构)了。也就是两三年的时间,父亲又奇迹般地成了远近闻名的瓦工。因为有木匠功底,他砌的墙经得起专业人士的考究。对专业人士提出的问题,他能够对答如流。要求做个什么样子,他就能做到什么样子。专业人士难不住他,感慨说:“真是实践出真知啊!”对父亲佩服地五体投地。  

父亲是广大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但他从不放弃努力奋斗,善于动脑子,力求做一个有头有脸的人。  

教师稍作解释和解读。  

六、布置作业,感恩亲情    

今天的作业就是接着课堂上的练笔继续写,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类文。
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七、课后反思  

我设计本课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关注平时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为了实现这个主导思想,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其中感悟体验文章浓浓的亲情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是两个重点,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一个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情景导入法、朗读教学法、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渗透了学以致用思想,能够就所授课文的写作特点指导学生写类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有练笔活动时间,还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练笔成果的平台。教师也展示自己所写的类文,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授课目标基本实现。  

本节课上学生相当的配合。象陈扬等同学回答问题很积极,语文课代表展示的作文片断视角独特,语言优美,深刻的理解了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由此看来,如果老师授课能够长期坚持关注平时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那么全体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真的是指日可待。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