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深刻·学会辩证思考 九年级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参考教学案
初春时节,绵绵的细雨纷纷扬扬地散落人间,飘零的花瓣也悄然地零落成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一切真的归于沉寂了吗?君不见细雨过后滋润万物,一片生机盎然;君不见闲花飘零馨香满天,化作春泥更护花。(起笔以描述的笔调再现出命题中“细雨”“闲花”两句诗的意境。用词细腻,动
态地刻画出了“雨”“花”的情态,极富生活情味)
时间的巨轮隆隆辗过,在历史的厚重中留下了一行行车辙。我于那泥土微湿的痕迹中看到了那泥水化成的细雨,滋润万物;又于那浸润清香的泥土上看到一行娇小的脚印,记录有人穿着秀美的花鞋从这里走过。(由上段描述、发问、抒情的笔触转向本段关于时间、历史的联想,用“隆隆辗过”“秀美的花鞋”巧妙点出,一声一色,一时间一人物,极富创意)
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身败名裂,辘辘南行的车轮辗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笔锋陡转,由物而史而人而事,简言政治背景,宕开一笔,又生新意,耐人深思)
然而,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你化身那绵绵的细雨,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你打了井,办了学,放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追叙往事,将人物的品行、作为与“细雨”滋润万物的作用融合,然后简记人物功勋,将其点化为“绮丽的风景”,意蕴又生)
你以一戴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国边陲的一抹绿意,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评述人物,以“戴罪”化身”“滋润”等文辞,不断敲击读者心扉)
“一纸诏书,汉匈和亲,令多少后宫佳丽听此凋朱颜,只有你——柔弱而美丽的昭君,毅然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担。
别长安,出潼关,江南再难见。站在明月初升的祁连山上,你无怨无悔地将抱着琵琶的如花身影投向大漠,许下誓言:愿保汉匈百年好,直至“独留青冢向黄昏”。
你将韶华容颜,化身为飘零的花瓣,散落于大漠沙尘中,以宽容的大爱庇护着天下苍生,在你身后是一片手足和睦,国泰民安,是大漠中一曲旷远的胡笳音,闲花落地听无声,化作春泥更护花。(以上三节引述历史事件、古人诗句,再现王昭君撼动古今的壮丽之举。末尾两句以“闲花”喻人,同第5节末尾对“细雨”人物柳宗元的赞辞遥相呼应,既是对材料中原诗句的巧妙化用,又是作者情动于中的抒写,感人肺腑)
世间万物便是在这种循环往复中生生不息,繁衍万代。片言居要,百意烛照。细雨虽然渺小而无形,但它在滋润万物的过程中被吸引,得到了永生;繁花在落地之后虽淡去了雍容华贵,但却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中得到了重生。(文辞简练,顺理成章,揭示哲理,意蕴无穷。两个转折关系复句,将细雨“闲花”的美好品质和奉献精神扼要评述,热情讴歌它永恒的魅力,又与上文对人物的描写合拍,构成一唱三叹之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