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警报》 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8-02 09:57:53

教学目标:  

知识与积累:1.了解作家及其作品。   

2.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及联大师生对此的从容镇定。  

能力与技巧:通过立足课本讨论、比较挖掘文章的主题。  

情感与价值:体会小说中流露出的民族的坚韧性及不屈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立足课本讨论、比较挖掘文章的主题。
     2. 体会小说中流露出的民族的坚韧性及不屈服的精神。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做辅助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播放警报声】(在学生起立的一瞬间按下)  

一.          导入  

刚才大家听到的是防空警报的声音,大家的表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刚才的一瞬间大家脑海中闪过那些念头呢?  

“跑”“哪出事了”……  

在和平年代,当听到防空警报的时候,我们的脑海中都会闪过一个“跑”字,那么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抗日年代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汪曾祺的《跑警报》  

(幻灯片展示题目 作者)  

二.         品文本  

1.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西南联大的师生在面对空袭警报时的种种表现  

2.     有没有哪些人或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为什么?  

(学生读,并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3.同样都是在跑警报,虽然表现各不相同,但是仔细体味一下他们身上有没有什么相同点,并概括  

不在乎  悠闲自在 从容不迫 镇定自若 蔑视 乐观 泰然自若(幻灯)  

4.师: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天天在生死边界上徘徊却依旧那么从容镇定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跑警报?你们如何看这种从容镇定?  

(学生各抒己见)  

汪曾祺老先生对此有怎么看?  

“皮实”  “不在乎”  

5.请同学诵读课文的最后两段  

6.怎样理解“皮实”“不在乎”,我把“皮实” 换成“麻木”,行不行?  

师:皮实是一种面对逆境时的韧性,仍对生活,对未来抱有希望,而麻木则是一种最大的悲哀。如古人所说“哀莫大于心死”,如鲁迅先生《故乡》中中年闰土的心态,而本文的中国人在日本飞机的阴影笼罩下,依然表现出镇定、乐观。他们的这种“皮实”“不在乎”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坚韧生命力的体现。  

(幻灯)  

正是这种精神,这种态度将原本独立、紊乱的人与事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幻灯)  

师:品读课本中人们跑警报的种种表现后,汪曾祺的《跑警报》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空袭算不了什么,我们看到人们的生活充满诗意。  

难道空袭没有我们想想的那么恐怖,或是汪曾祺没有看到过轰炸后血肉模糊一片狼藉的场面  

(幻灯展示视频、文字、图片)  

所有的奇崛都溶于平淡,所有的伤痛都化为温暖  

.走近汪曾祺  

散文是一种见性情、见人品、见功底的文体  

(幻灯)  

师:我们看到的是普通人身上的美与诗意,感受到得是生活的生意盎然,那么汪曾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幻灯片展示马铃薯的故事)  

师:汪曾祺是一位对生活始终充满乐观态度的人,正是那些日常琐事和普通人情,激发了创作的热情与灵感。作者以他敏锐的眼光使他首先看到那些历经磨难而又能倔强生存下去的底层人民坚韧的精神。作者的责任感又促使他要把这种精神,这种信念告知世界。  

也正是由于有了像汪曾祺,西南联大师生这样在困难面前依然积极乐观,才凝聚成了整个中华民族坚韧的生命力。  

.谈感受  

师:对于中华民族的这种态度,面对任何灾难都表现出的一种“不在乎”的态度,你是否有体会呢?  

(生讨论发言)  

感中华皮实之态  悟民族精神之魂(幻灯)  

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面对困难时都如此乐观,坚韧况乎我们个人呢?  

(幻灯展示汶川事例)  

师:这应该就是这篇文章给与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五.小结  

师: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该不在乎就“不在乎”的精神,不在乎,皮实,不是麻木,而是一种坚韧的生命力,是在困境中仍然保持乐观从容的心态,是对未来总是充满憧憬,希冀的眼神。希望大家愉快的专注的学习,皮实的生活。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