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吹彻》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2-01 10:15:19

《寒风吹彻》教学设计

  王家斌

一、教材资料

作者简介

刘亮程,1962后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沙湾县的一个小村庄里,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上过1年小学,3年初中,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过诗。后来写散文,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现在乌鲁木齐一家报社任编辑。

课文导读

这是一篇冷峻而凝重的散文,是对生命、生活的深刻体验。在文章中,作者将他人生体验中透彻骨髓的寒冷感尽情渲染,他以30岁那年的冬天作为叙述的起点,向前追述14岁那年刻骨铭心的寒冷经历: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物质的极度匮乏,巨大的生存压力使做父亲的根本无暇顾及一个14岁少年在寒风肆虐的荒漠独行中所体验到的凄楚和绝望,他给儿子的只是一句略带责备口气的询问,而14岁的儿子居然也居然学会了独自品味自己的伤痛。贫寒使亲人间的温情遁于无形。苦难的生活,亲情的缺失,铭刻在作者的心中以至让他在多少年后开始思考“生命的冬天”这一严肃而包含极大悲悯的命题。“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顺着如此的思绪,作者回忆起一个路人冻死的事情,他曾以为路人在炉火旁取暖后能暖和过来,但他还是冻死在雪地里。“我的一炉火,对一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的确,这“寒冷”一来自于自然界,二来自于人心。作者试图用自己的经历,用路人的死在文章中突出“寒风吹彻”的“冷”。(“路人的冻死”一节选文时删去)但这样,作者觉得还未体现一个“彻”字,于是又忆起姑妈,多病的姑妈终究没有等到春天的来临,等到母亲过去和她“喧喧”。可是,母亲是因为忙着生计而没有去,姑妈死了,我们也长大了,而母亲也老了,“我感到母亲的冬天已经来临”,我想起了姑妈的话,深感亲情的重要,“无论春天来了,还是儿女们的孝心和温暖备至。”然而,亲情未必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或许人们面对的事太多,面临的问题曾出不穷,面对的亲人也不止一位等等这“杯水车薪”式的无奈让人面对“生命的冬天”无能为力,这也是人在生命自然规律和社会生存双重压力下的一声感叹吧。

文章选择了时空交错的叙述方式,这样既写出了“我”对不同的人生阶段的深切体验和持续思考,又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达的力度和涵盖度,给人以寒冷的时间弥散不已、绵延不绝的感受。诗化的语言也是本文的一个特点,它包含作者对生活、生命认识和思考值得好好品味一番。

 

二、教学设计

本文的教学分学生课外自习和教师课堂指导两个阶段。

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习

A.指定问题:(1)文中写了哪些具体的内容来体现课题“寒风吹彻”的?(2)你认为作者写这些体现“寒风吹彻”的内容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

B.自由提问,主要针对文中语句含义思考。

2.教师课堂指导

A.结合学生自习情况教师指导学生由课文的题目入手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板书如下:

        屋内烤火     脊背却依旧凉飕飕

 

      内心深处     一股寒风阵阵袭来     冻坏腿骨

       

        野外拾柴    浑身上下只剩下寒冷                     寒风吹彻

                                                          

姑妈  担心自己过不了冬天   害怕寒冷     被冬天留驻

                                        雪开始不退

母亲 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               冰雪不融化

 

 

 

理清文章脉络就是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这是阅读能力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能抓住抓住重要内容、关键语句。

B.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就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究:各部分内容之间有何联系?他们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从表面看,“我”、“姑妈”、“母亲”都遭遇到了冬天的“冷”,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而这“冷”的结果却是残酷的,“我”冻坏了腿骨,“姑妈”始终没有等到“母亲”过来寒暄,没有捱过冬天。这其中根本的原因是太贫穷了,生存环境太恶劣了。而贫寒也使亲人间的温情遁于无形。苦难的生活,亲情的缺失,铭刻在作者的心中以至让他在多少年后开始思考“生命的冬天”这一严肃而包含极大悲悯的命题。的确,生命中应该有积极的因素,应存有一份希望,应该有活力。但,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及由此产生的独特生命体验,刘亮程在《寒风吹彻》中生命的“冷酷”正是他独特而真切的认识,贫穷、恶劣的生存环境,这对于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来说陌生而较难理解,所以教师在阅读指导时结合作者生平,抓住作者叙事的细节启发学生如“我拉柴冻了一天一夜回家后,反而遭到父亲的责问,你认为写这点和“寒风吹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没有向家里说腿冻坏的事?姑妈一直希望母亲去看看她,为什么母亲一直没有去?”

C.本文所处的单元是以生命为主题的,这个单元意在表现每一个“我”对各自生命的体验和感受。而第一单元则阐释了人的个体生命的成长轨迹和意义。显然,两个单元在内容是连续统一的。《寒风吹彻》是两单元中唯一一篇对生命的展现令人感到冷竣凝重的课文。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中存在困苦与无助,更应该让他们知道困苦与无助应有的积极态度。可以让学生分组也编一个关于“生命”主题的单元,并写一则编者案。这样可以拓展学生对“生命”的阅读和理解。

D.本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中对生命、生活的思考与认识。难点是时空交错的叙事和诗化的语言,尤其是后者,既要结合文章的整体内容的理解来学习,感悟,又可选读作者刘亮程的其他散文,进一步品位。这部分内容可以分层教学,前者可以结合课文共同学习,后者可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三、探讨与争鸣

关于课文内容,主旨的设计已经在第二部分提出。以下提出的问题是针对语句含义的。

1.经过许多个冬天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自己再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

(参考)含义:冷酷的现实生活无法逃避

 

2.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

(参考)含义:每个人都要面对、承受冷酷的现实生活。

 

3.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

(参考)含义:现实生活中的某一阶段可能会是温暖的,但冷酷的现实生活仍然摆在我们面前。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