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 离骚(节选) 教案1 (粤教版必修1)
目标
1.了解“骚体诗”的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知诗人伟大的人格精神;
3.理解诗中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了解屈原作品的特色。
教学设想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但由于屈原的作品与我们的时代相去甚远,又比较难懂,因此对这首诗的鉴赏指导,必须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基本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过程应以诵读为主,通过读来认知文意、体会感情,并领会诗歌的语言技巧和艺术特色。全课需要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掌握下列词语的拼音
朕( ) 庚寅( ) 揆( ) 肇( )始 扈( ) 搴( ) 阰( ) 秽( )恶 謇( ) 羌( )
答案:zhèn gēng yín kuí zhào hù qiān pí huì jiǎn qiāng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苗yì( ) 孟zōu( ) 蕙chǎi( ) 险ài( ) 惮yāng( )
答案:裔 陬 茝 隘 殃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有错的一项是( )
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B.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C.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D.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答案:选C。C项前一句中的“不”即“何不”,“抚壮而弃秽”意为趁着壮年抛弃秽政,因此从语意上看,应读如“不|抚壮而弃秽兮”。
4.选出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
A.恐年岁之不吾与
B.甚矣,汝之不惠
C.沛公安在
D.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案:选B。B为主谓倒置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
B.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C.来吾道夫先路
D.既遵道而得路
答案:选D。A中的“辩”通“辨”,B中的“说”通“悦”,“女”同“汝”,C项“道”通“导”。
6.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函
A.吾得兄事之
B.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答案:选D。D与例句中加点的字均为名词作动词。A为名词作状语,B为形容词作动词,C为形容词作名词。
7.阅读下面的文字,了解相关内容。
(1)屈原及其作品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出身于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家庭,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作为政治家,他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曾任左徒、三闾大夫。他主张变法图强,革新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由于楚怀王听信谗言而被疏远,楚襄王时又被放逐。楚襄王二十一年,在秦军攻破楚郢都时,屈原悲愤绝望,遂怀石投汨罗江而亡。相传此后的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