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 离骚(节选) 教案2 (粤教版必修1)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4-06-29 10:38:42

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兴起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到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订楚词序》中概括说“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之外,楚词中屈原宋玉作品中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20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屈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传说,都很熟悉,总结了许多的经世治平之理。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治国见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随处都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作品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1篇,《卜居》1篇,《渔父》1篇。《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选于其中的20-32节。

教学设想:

因为年代久远,本诗古奥难懂,好在课文下面给出了详细的注释。应该首先让学生参照注释,扫除语言文字障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积累一定的文言字词。在读懂的基础上,再来鉴赏屈原的艺术形象,品味屈原内在的深厚思想感情,学习屈原的写作技巧。又因为楚辞是在歌谣的基础上脱化而来,具有很强的韵律节奏,所以朗读背诵是本诗必须着力把握好的,让学生在朗读背诵中理解屈原,培养语感。受到古楚文化的熏陶。并识记相关的名言名句

知识目标:

1、   了解“楚辞”《离骚》和屈原的相关知识

2、   学习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3、   了解吟诵古诗词要注意的基本问题

4、   掌握节选部分的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培养通过理解诗文,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德育目标:
    感受屈原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鉴赏《离骚》,学习屈原的高尚品德。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香草美人比喻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归纳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指导诵读离骚,疏通文意
第一步: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来一起背诵一遍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学生背诵)……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同学们,\"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本课就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第二步:指导诵读

1、  放朗读录音第一遍

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正音:

苗裔(  )  联(  )  孟(  )  庚寅(  )  揆(  )  肇(  )赐   扈(  )  纫(  )                     骐骥(   )  汨(  )   搴(  )   道(  )夫先路   蕙(  )  耿(  )介  昌被(  )                     险隘(  )   踵(  )武  荃(  )  蹇蹇(  )   羌(  )路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