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米洛斯的维纳斯》 教案2(粤教版必修4)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4-06-05 07:48:28

教学目标:

1、能力训练点:培养“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2、美育渗透点: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艺术原则。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以学生讨论、教师释疑为主。

教学安排:

一、教师引入,激情激趣

提问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接触过美的人和美的事物,对美都有一些或深或浅的认识,请大家说说自己所认识理解的美。明确:诸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情美、崇高美、悲剧美、和谐美、整体美、优美、壮美、凄美等等,学生知道多少说多少,不求全,不求一定深刻。

提问2:为什么环肥燕瘦西子病却都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呢?为什么梅艳芳红颜早逝令许多人悲痛惋惜,可也有人说她的死是一种美,是绝代芳华呢?为什么因曹雪芹困顿早逝而没有写完的《红楼梦》却依然令人痴迷说不尽道不完呢?为什么美丽的“维纳斯”雕像失去了双臂却被举世公认为法国罗浮宫的第一珍宝呢?明确: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杨玉环因其肥而更显其雍容典雅之态,赵飞燕因其瘦而更添轻盈迷人之姿,西施因其病而更增娇媚婉转之韵;梅艳芳虽天夭其寿却芳华绝代,给人们留下了永远光辉灿烂的艺术形象;曹雪芹留下未竟之《红楼梦》而辞世,却引出了后世无数痴人说红楼论红楼续红楼,万古流芳;维纳斯虽失双臂却从其出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倾倒了全世界的观赏者,漂向了更远更远的国度,超越了更久更久的时代。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这样一个美学命题:缺憾也是一种美。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式,缺憾美不仅存在于艺术领域中,还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艺术因缺憾而完美,生活因缺憾而多彩。

今天我们学习的清冈卓行先生的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就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缺憾美,而且还告诉我们怎样去欣赏缺憾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然后提问3:你对维纳斯了解多少?你个人认为维纳斯有双臂与没有双臂哪个更美?为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用投影仪展示罗浮宫的世界“三宝”图片,简介西方神话中的维纳斯,同时介绍文学史上海涅、乌斯宾斯基、屠格涅夫等作家与“维纳斯”有关的几个逸事,激发学生学习和探讨的积极性)

二、研习课文,探讨主旨

(一)、整体把握,筛选信息,初步感知课文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问题4:作者在这篇随笔里表明了怎样的艺术见解?(要求学生必须用文中原句回答,这一步主要是让迅速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及能佐证各部分大意的关键句,梳理出文章的结构,明确行文的思路)明确:本文开门见山,亮出观点:“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并以此统领全文。在自然分成的三个层次的开头,都用一句话概括了该层次的大意,行文过渡十分自然,脉络十分清晰。结构大体如下:(板书)

一、必须失去双臂

二、不可复原双臂

三、只能失去双臂

(二)、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深入理解课文

1、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生读第一部分,并思考问题5:维纳斯双臂的失去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他是怎样具体阐述这种感受的?学生快速浏览,划出相关语句,然后回答(用原文语句回答,注意“感到”一词)。

明确:作者的感受是:“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残缺反而给人驰骋想象的空间,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双臂,种种虚象绝妙地烘托着这尊雕像,提升了这尊雕像的艺术价值,使她超越时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恒。

(板书) 一次飞跃 一种神秘气氛 多种生命之梦

失去双臂 ———— 整体美

一次追求 无数秀美玉臂 神秘奋然一跃

提问6:在这里 “特殊”“普遍”的内涵是什么?明确:“特殊”意即双臂完整,定型的,一览无余的,缺乏想象力的;“普遍”意即手臂残缺,形态不定,让人充满想象力的,艺术效果上是质的飞跃。

提问7:第3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维纳斯的美的?明确:从形体美和内在气质两方面来表现的。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