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目》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认识12个字“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竹”。
2、以及认识新笔画“ㄧ”,并学会书写“
3、初步感受象形字的特点,感受祖国文字的内在美。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图)几个古人在一条河边用树枝在写字,地上已经写好的甲骨文。他们写的是什么?演变到今天就是我们的汉字。
今天我们就学一些这样的字。
二、学习“口耳目”,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口、耳、目”的象形图片,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
2、师板书课题:口、耳、目。
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识字2——口、耳、目。
3、学生齐读课题。
4、出示“口、耳、目”的象形和现代汉字图片,让学生认识“口、耳、目”的字形与图的关系。
3、出示“口、耳、目”带拼音生字,让学生拼读。
4、分小组赛读,边读边指出自己身体上的“口、耳、目”的位置。
5、出示“口耳目”演变图片。
三、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一)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自由读文,结合图片,先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再把拼音读一读,看谁会认的字较多。
(二)检查学习情况。
1、联系生活实际,在“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竹”这12个新朋友中,有没有你已经认识的?把这些你认识的字读给同桌听,互相教一教。(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读,同桌读,互相帮助)谁来读读你认识的字。他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读。(指读,自由读,领读)
2、小朋友们读得很准确,摘掉拼音帽子你还会读吗?采用各种方式认读生字(指读、领读、开火车读等)重点认读课前学生认识不多的字。
3、给这12个生字分类。
人的器官:口、耳、目
自然事物:日、月、火
动物:羊、鸟、兔
植物:木、禾、竹
4、刚才,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都认识“口、耳、目、羊、鸟、兔、”这几个字,读得特别好,想知道你们是怎么认识它们的呢?
学生介绍认字方法。预设:图字结合;熟字加笔画减笔画等。
小结: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又会自己识字,真了不起!老师还有更多的方法!
四、多向对比,巩固生字
1、同音字对比——区别:木和目
你是怎么来理解这两个字的?(理解字义 、组词 )
2、形近字对比——“口、目、日”、“木、禾”
“口”加一笔——日,“日”加一笔——目;
“木”加一笔——禾。
3、儿歌加深记忆
出示儿歌:小朋友们表现好,山羊开口咩咩叫。熊猫拍手直叫好,吃着竹子满地跑。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禾苗有穗儿,比“木”多一撇。学会生字不骄傲,易错地方要记牢。
学生读,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记忆这些字的。
五、认识笔画,书写生字。
1、出示:十。
师:这个是什么字?
能给它组组词吗?指名两人回答。
这个字有一个新笔画,板书两种“ㄧ”。这就是竖,有没有发现这两个笔画有什么不同?
竖有两种,一种是带针尖的竖(指板书)写的时候,收笔要轻轻的,写出针尖来;一种是不带针尖的竖(指板书)写时,收笔要稍重、停顿一下再收笔。你们试着在手掌上写写带针尖的竖。
2、复习田字格
还记得生字宝宝的家吗?(课件出示田字格。)指着横中线和竖中线问学生:这是?(课件闪动横中线和竖中线)
3、学习写字
我们把十字送回家吧!看老师写“十”字。
师范写:“横”写在横中线上,右面略高些,“竖”写在竖中线上。横笔左右两面相等,竖笔在横上面的部分略短,下面的部分略长。
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遇到一个字里有横和竖两种笔画时,我们要先写横后写竖。)写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师巡视,评价。
4、评议:展示学生书写,评议。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象形字,认识了汉字的神奇。其实我们的汉字本身就是一幅幅画,每一个字就是一个故事!我们以后将会学习越来越多的汉字,大家要和汉字交朋友。
板书设计:
2、口耳目
口、耳、目
日、月、火
羊、鸟、兔
木、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