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
《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大朗崇文小学 黄顺华
教学目标:
1、会认“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2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课前准备:
1、一幅山水画挂图。
2、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幅画。(出示挂图)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这幅画画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4、指导学生认读“山、水、花、鸟”这四个生字
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二、初读正音,认读生字
1、谈话:古代有位诗人就以《画》为题,写了一首诗,而且这首诗把“山、水、花、鸟”四个字都用上了,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出示整首诗)
2、学生读诗。
(1)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请在下面画横线,读一读。
(2)用铅笔圈出不会认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3、师范读古诗,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较长,做上记号。
4、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5、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做游戏的形式认识要认的生字。
重点:A、正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音,“声、惊”是后鼻音。
B、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这些字该怎么记?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竖心旁”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1、质疑。
小朋友在读这首诗时,有没有对诗句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和自己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为什么“近听水无声”?春天过去了,花为什么还在?……)
2、图文对照,感悟诗意
小朋友的问题,我们看看黑板上的画就都能找到答案了。让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意。老师读一名,学生指着图解释。3、3、教师引读全诗。
4、同桌合作学习
请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5、再次质疑
图和诗对照着读后,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6、表演读诗。
(1)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
(2)小朋友自己找伙伴合作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四、背诵古诗
1、抓主要景物练习背诵。
课件把古诗的“山、水、花、鸟”四个字留下,其它隐去。小朋友,现在上面又出现了这四个字,谁能把没有了的字背回来呢?(可结合挂图来背)
2、这首诗讲的就是这幅山小画,画美诗也美,让我们一起面对着这幅画再来背背吧!
3、指名背、齐背、比赛背。
五、写字指导
1、观察生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人、火”,出示带田字格的字,学生观察这两个字。
你能写好这两个字吗?写好这两个字的关键在哪里?(重点练习“点”)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作具体指导。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布置
1、反这首诗读给家人听,让他们猜一猜。
2、回家找谜语,开展猜谜语活动。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