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子——《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前,我思考如何突破本课难点:理解瓶里的水位为什么会上升?突然我想:让学生也作一次乌鸦如何?于是,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我布置学生到操场上找小石子,学生充满疑问:“为什么要捡石子?”我笑而不答。学生回来时小手里都捧着小石子。
当学到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时,我放弃了一般的教学方法——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乌鸦喝着水的过程。这种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由组合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一个一个地把小石子放进瓶中,边放边兴奋地数着:“一个,两个,三个……”,
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而且,学生还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水位会升高呢?我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思考,自己找到答案。
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碰撞中学习乌鸦遇事善于动脑的好习惯,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