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8-10-27 16:37:59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借助插图,去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 :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教具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
一、虚拟情景,激趣开课
  1、师: 同学们,刚才我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课件1)(一生扮演小蝌蚪出场,介绍寻人启事内容)                    
2、师:啊!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来找你们帮忙啦!
小蝌蚪:你们愿意帮我这个忙吗?我要看看谁最先帮助我找到妈妈哟!(生取下小蝌蚪的头饰回到座位)
3、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4、小蝌蚪找妈妈(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整体感知
1、观看动画片(课件2):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动画片中有哪些小动物?注意观察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有哪些变化。
2、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51页,自由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段落在写小蝌蚪找妈妈呢?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2、3段)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导学第二自然段
1、好!我们先来学习第二自然段。先请同学们边读边标出这段有几句话?  (抽生答)
2、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反复读一读,然后给邻近的同学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些什么?
抽生说师引导
(1)第一句:(抽生答)(出示课件3 引导观察进行比较小蝌蚪的变化)
(2)第二句:(生说后)重点理解迎上去(出示课件4)
指导读小蝌蚪问鲤鱼妈妈的这句话(出示课件5)
同桌练读——抽读——指导——分男女生赛读等。
(3)、第三句:重点指导读鲤鱼妈妈说的话
自由练习——抽读——评价——范读——齐读  
3、表演读第二段,注意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4、小结第二段内容及学法。
(二)、合作学习第三段
1、提出学习要求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组成小组,运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合作学习第三段,我要看看哪个小组学得最认真。
2、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请小组长注意指导组员一步一步学。
   3、检查学习情况
     请各小组汇报,预设:
(1)组汇报有几句和从句中知道了写什么。(理解“追上去”)
(2)组汇报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评价、注意指导读好乌龟的话)
4、同学们,看来你们真会学习!可是雷老师还有两个问题没弄明白,想向你请教。(出示课件6向你请教)
(1)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呢?
(2)请你们评一评,鲤鱼阿姨和乌龟妈妈的话说得全面吗?
试着说说:
(1)、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是因为(      ),说明(       )。
(2)、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的妈妈(     ),如果小蝌蚪只听乌龟妈妈的话,那还是(      ),应该(        )。
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5、小结:
(三)、学习第四、五、六段。
1、如果小蝌蚪按照鲤鱼阿姨和乌龟妈妈说的话又去找妈妈,能够找到妈妈吗?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四、五、六段。
抽生说后引导: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2、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写青蛙样子的句子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说说哪一句写得好?)
1、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2、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再次出示寻人启事)师:同学们,刚上课时小蝌蚪要我们帮忙找他的妈妈,你们帮他找到了吗?
(扮演小蝌蚪生出场):同学们,现在你能大声告诉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在哪儿吗?
2、(小蝌蚪):“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真高兴啊!小朋友,谢谢你们帮助我找到了妈妈,你们看我已经成为一只小青蛙啦!可是我想考考你:你们知道“我”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吗?
3、(小蝌蚪):小朋友们,你们真能干!不仅帮我找到了妈妈,还知道了我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我要和妈妈去捉虫啦!谢谢你们!再见!(生说:小青蛙,再见!)
4、师:小青蛙,请留步!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只小青蛙可爱吗?你现在最想对他说什么?(引导学生说保护青蛙,不伤害青蛙,不吃青蛙肉,不捕捉小蝌蚪来玩等)
5、小结
四、课外实践活动
1、表演课本剧
  2、收集青蛙捉害虫的资料
 

板书设计(略)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