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4-05 08:53:24

    

【教材简析】

《看不见的爱》是省编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位母亲陪着眼盲的孩子打弹弓的故事,赞扬了一位给予残疾孩子无私母爱的母亲。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细腻,初看之下觉得很平常,随着课文的发展,得知打弹弓的孩子原来是一位盲孩子,可母亲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地为孩子捡石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儿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当孩子累了,“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下来。” 当“我”知道打弹弓的是一位盲孩子可他母亲还让他练习时怔住了,认为这是盲人无法做成的事,可母亲平静地说“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平凡的动作,安详的神情,简朴的话语无不流淌着一位母亲对孩子浓浓的执着的爱! 

【设计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学中三维目标要融为一体,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体验感悟是达成三维目标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教师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以体验感悟为手段和过程的阅读教学,会促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体会“安详”、“微笑着”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恰当的语速语调。

3.从母亲耐心地陪伴、激励盲孩子打弹弓,最后终于打中目标的事中,体会到母亲执着、坚韧的爱,了解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爱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读懂了什么?

2交流:有什么感受,读懂了什么?

3同学都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很多同学都谈到了母亲爱孩子。这究竟是一份怎样的爱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到字里行间去细细品味。

二、走进母亲,深入感悟母亲对孩子的爱。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哪儿可以感受到母亲的这份爱,把这些句子划出来。

2交流找到的相关句子。

3读句子。

4重点研读:

那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1)表演体验

你能学着母亲做一做吗?捡起石子,递出去。做着,做着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

2)你再默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吗?

3)讨论:母亲为什么要孩子打弹弓,并且要一直捡着,递着。

4)感情朗读。 

5)同学们,此时母亲递出去的仅仅是一颗颗石子吗?她还递出什么?

6)讨论:母亲为什么一直安详地微笑着?

三、走进孩子——体会孩子对母亲的爱。

1母亲的这份爱,这份鼓励和支持,孩子感受到了吗?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划下来。

2重点研读

1)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见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2)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转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四、拓展延伸,抒发情感。

1小练笔:走出不久,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碎裂声。我转过身……

如果此时,作者转过身,他会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又会想些什么?你能接着写下去吗?

2同学们,课文学完了,我们回过头,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课题,这看似看不见的爱,你体会到了吗?体会到了什么?

3课外拓展

我们的成长同样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关爱,想想从哪些细小的事情,你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爱,把它写在日记里。

附:板书设计

看不见的爱

小男孩:        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亲:        鼓励赏识、执著坚韧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