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
一课时完成
一、
1.教师讲述课前搜集的一个体现古代人类生活的小故事,引出课题。
(古代人类使用火的小故事)
2.读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正音、识字
围绕“辨”认识和学习“辩、辫、瓣”
围绕“譬”字,认识和学习“辟、僻、避、壁”等生字
三、自读课文,自学课文
A
要求: 时间不超过3分钟
2、小组汇报
3、全班同学交流
4、整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小结:略读课文要有一定的速度,还要有一定的质量。
B
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过去的记事方式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
这一部分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2、抓住“奇妙”。
3、导读,学生自读课文: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记事的呢?
4、(结绳记事、贝壳记事)(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课文中相应的插图。)
5、讨论:人们是怎样用绳子和贝壳记事的。
6、集体反馈,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
7、引导想像,各种绳子结以及贝壳可能代表什么意思?
(学生发挥想像,自由发言)。
8、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加深理解。
学习第二部分,了解过去通信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
2、指名反馈。(借助特定的事物表达一定的意思。)
3、课文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指名反馈)
4、学生读课文相关的句子。
5、引导学生想像,他们如果是报平安会怎么表示呢?(学生大胆想像,自由发言)
6、教师小结:虽然古代的人类没有我们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他们利用自己身边能够利用的事物进行通信,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我们现在所用的文字,创造了人类一个又一个的文明。
四、阅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
2、读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3、拓展: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你是一个古代人,你的民族收到了一根枪或者一支箭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4、学生开始讨论
(训练学生的联想和表达能力)
5、教师总结:
一方面:古人类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思考,不断积累,最终发明了文字。
另一方面:总结略读课文的学习心得。(可以与学生探讨)
五、拓展延伸,说说古代相关故事,谈谈现代的通信
教师谈一谈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再说一说地球村的构想,激发学生学习和拓展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教师准备资料,学生也可以自己寻找资料)
板书设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