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米芾学书》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7-28 16:16:55

教学目标:

1. 会认“塾、琢、窍、枉”4个生字,正确拼读“莫名其妙、琢磨、窍门”等词语。
2. 利用表格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从米芾两次学书的对比中感悟到写好字的窍门。
3. 抓住“苦心孤诣”一词理解秀才方法的巧妙。
教学重点:
理解秀才“苦心孤诣”,进而感受秀才方法的巧妙和米芾学字的刻苦。
 
课前谈话
1.上课之前,老师先问问大家,你们是第一次来这里上课吗?
噢,看来大家都比我有经验,我是第一次来这儿上课。为了准备这节课,我昨天回家翻箱子,去找有什么压箱底的东西,找到了这个。(师拿校徽)你把看到的字大声地读出来。生:实验小学。
你们猜猜看,我怎么会有县小的校徽?既然你们猜到了,我就做个自我介绍,我是毕业于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我叫周鹏,你们可以叫我周老师。来,向我打声招呼吧。
2.我听说县小从老师到学生,字都写得非常棒。我非常羡慕,很想也能写一手好字。你们能不能教教我怎么做?
生:兴趣、苦练、方法。师相机板书。
过渡:同学们说了很多很好的建议,这些建议与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书画家学习书法的经历非常相似。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这位著名的书画家。他就是:(出示米芾图像)米芾(板书)。
米芾让我提醒大家注意,别把他的名字写错了。“芾”字草字头下面不是个“市”字,中间只有一竖。介绍米芾资料
2.学习米芾小时候的故事。出示课题:《24米芾学书》(板书24 学书)
你从这个课题中了解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字了解的?
对,“书”就是写字的意思。生齐读课题。
课文写的就是米芾学习书写的故事。想不想了解米芾是怎么学写字的?捧起书本读读课文吧。
(出示初读要求):
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米芾学书”写了哪几件事?
3.学习生字:这篇课文的词语用得很好,我们积累一下。
(出示词语积累):
(1)词语意思难懂,先理解重点字的意思,我们可以借助字典帮助;
(2)你有什么发现?他们都是形声字;
(3)都是多音字,非常容易读错;“琢磨”读轻声,表思考。
(4)“琢”字理分析。斜玉旁、原义和引申义。
 
二、细品米芾两次学书
过渡:课文读过一遍,生字词语也会读了,课文的结构你们知道了吗?
1.课文写了米芾几次学书的故事?生:两次
哪个自然段写了米芾前一次学书的内容?第二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写米芾后一次学书?第三自然段到最后
那第一段写什么呢?生:介绍米芾是谁。
2.同学们能把课文主线找出来了,我们再从课文中给它加些内容,让它充实起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表格。尽量用简短的词语概括。
3.反馈
米芾买了秀才的纸后是怎样做的?看13自然段。
关注写法:详略得当、前后对比
 
三、启发感悟
1.为什么米芾在秀才的指导下能够进步?
秀才说的写好字的窍门是什么?(出示相关段落)
2.让你用一个词语来评价秀才的做法,你会用什么词?
老师先来一个。我用神奇一词。你看,米芾在私塾先生那学了三年,写了数不清的纸,字都没有进步;而在秀才那只用了半天,只用了一张纸,而且纸上一字未写,米芾就有了进步,真是太神奇了!
生:我用“巧妙”。秀才没有直接告诉米芾写字的窍门,而是让米芾自己感悟。
师:有没有人用“感动”?
生:秀才并不是真的要米芾五两纹银,而是借它来提醒米芾在下笔时要先琢磨字。最后秀才把五两纹银还给米芾,他对米芾的帮助是无私的,这让我很感动。
3.是啊,米芾最后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书法家,离不开秀才的启发。
(出示米芾书法作品。)
正是在秀才的启发下,米芾才找到了写字的窍门。秀才对米芾可谓是用心良苦,用课文最后一句话的一个词语形容就是:苦心孤诣(板书)。这个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米芾吗?生:可以。
你从哪里看出了米芾的“苦心”?学生找出米芾刻苦练字的句子。
从你找到的这些句子中,你觉得米芾是个怎样的孩子?认真、刻苦。
4.小结:秀才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煞费苦心是苦心孤诣,像米芾这样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同样是苦心孤诣。米芾对写字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刻苦练字,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使得他最终成为了大书法家。
兴趣、苦练和方法难道只是对写字有用吗?
是的,你想掌握哪一样本领,也都离不开它们。老师也把“苦心孤诣”这个词语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苦心孤诣,掌握好有用的本领。
这节课就学习到这,下课!
 
板书:24*米芾学书
 
苦心孤诣
兴趣、苦练、方法
默读课文,请用简短的句子(或词语)完成以下表格:

米芾学书
前一次
后一次
米芾跟谁学书
私塾老师
赶考秀才
老师怎样教米芾学书
 
 
米芾怎样学书
 
米芾得到秀才的纸之后是怎样做的?
米芾学书的效果
 
 
效果不一样,原因是什么
 
 

 
 
 
 
 
 
再给我5分钟
在县小上课已经过去十天了,但是回想起这次上课带给我的感触,还好像发生在昨天。
课前:
想到最近的松懈,想起两年前的稚嫩,上课之前我的心里有些忐忑。把比赛当做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让我稍微安定了一些。
笔试:
虽然不知道要考些什么,但之前也关注了新版的新课标,就对照着新旧课标圈圈点点。发试卷前吴老师说,这次考有中考难度的卷子。我心里想,还好不是高考,我已经离开学校好多年了。拿到试卷,有的答题不难,有的却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前一句?上一次看《出师表》已经不记得是哪一天了。只好根据对仗凑一个“受任于兴亡之际”,回家一查,可惜错在“败军”一词。最后两题是新课标的题目,脑子却一片空白,因为之前短时间记忆大量的信息,全都混在一起了。看来对新课标的学习不能急功近利。
备课:
我上的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米芾学书》。读完了课文,参考了课后的习题,我还是没什么头绪。我就想象自己是一名学生,我要学习这篇课文,那我想学些什么呢?应该是米芾怎么学书。这篇文章还有个很有趣的对比,于是我自然想到用表格的形式学习米芾前后的两次学书。这篇课文给我的最大感受是“苦心孤诣”这个词语,它有两种意思,刚好包括了米芾学书的“苦心”和秀才教米芾的“孤诣”。我的教学重点也就找到了。课文没有要写的字,但是像“琢磨”这个多音字词语,学生很难区别。我决定从字的本源入手,让学生了解了“琢”这个字的造字本意和引申义。接下来就是每个过渡之间的连接语,最后整理成教案。没有时间试教,我就在心里不断地“放电影”。
上课:
终于要上课了。回到县小,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在县小上课,我的心情由此紧张起来,学生很善良,用掌声给我鼓励。我的课前谈话开始觉得有些收不住,用的时间也比较多,虽然学生没有理解我的一些冷幽默,但是起码他们开始接受我了。课上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和我的预设的不同呢?应该是学生反馈填写表格的内容的时候。我有些心急,更多地用自己预设的内容来代替学生的生成。其实学生的填写大多都很到位,只是不够简洁。因为不能拖课,上课时我总是挂念着时间,到后来很多环节我就只能匆匆带过,课堂上缺少了学生深入的感悟,这是这节课我最大的遗憾。
反思:
上完课,我的最想说的话是再给我五分钟。假如还有五分钟,我可以尽情地让学生说自己的感悟。但是即使多了五分钟,也不能让这节课起死回生。我觉得更多是教学节奏的问题,在时间上我没有超时,但在教学节奏上我又出现了头重脚轻的坏毛病。看来这需要教学的经验和总结。还有许多的细节也需要改进,比如表格的设计,我设计的表格整整一张A4纸,在幻灯上都不能完全显示,而我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学生看到这么大的格子空着,估计就都写上了吧。
这样的一堂课下来,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过程,都让自己成长了许多。如果说学生进步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的话,这次的上课也是我从“要我上”到“我要上”的转变。心里想的不再是上课惧怕出丑,而是上课展示自己。一前一后两次教学评比,中间是我在加入研修班以后的点滴进步。在这个团体里,吴老师和其他老师的帮助让我心怀感激,再给我五分钟,再给我一节课,我想变得更好。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