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 语文s版
一、课标相关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蒲公英的梦》是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与自然”这组课文中第三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写的是在城市街心公园里,一颗蒲公英开花了,但是她深受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的困扰,渴望生活在清洁美丽的环境中,后来在梦中她的愿望实现了,本文通过童话体裁和故事中鲜活的形象,向人们介绍了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二)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和运用词语;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
2、情感性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能力性目标
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读书感悟”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深刻体会寓言的含义。
(四)教材课型:讲授课 (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
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详细的教学预案,并根据教学预案查找一些被破坏的环境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搜集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资料进行阅读了解,这为上课做好了准备.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紧扣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材内容特点,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学定教。所以在本街课上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感悟语言形象,领悟文章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必须通过朗读体现,在读中悟语,读中悟情。《蒲公英的梦》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它通过童话题材和故事中鲜活的形象,向人们介绍了有关环境污染问题,教育人们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尤其对儿童来说有着很强的可读性,并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因此,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
2、信息收集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资料进行阅读了解,这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激趣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运用课件创设情景谈话激趣,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 梦 谁能用梦来组词?说说你都做过什么梦?通过预习课文,知道文中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 蒲公英的(梦)
2、蒲公英做了一个什么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去了解它。
【设计意图:采取变序方式引导学生首先从梦入手,因为学生此时最感兴趣的是蒲公英到底做了什么梦,形象感知梦的美好,才能更好地理解蒲公英在污染的环境中的困扰。】
二、学习理解课文
(一)自由读全文,找出蒲公英的梦?
1、齐读蒲公英的梦思考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吗?现实中的蒲公英又是什么样?
2、课文那几个自然段讲了蒲公英开花前的不快乐?“愁眉苦脸”是怎样的表情,你来做一做。(1—6)
3、这几个自然段主要是蒲公英和谁的对话?我想请3名同学分角色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蒲公英在担心什么?找出文中的句子划下来。(理解愁眉苦脸)
4、知道了蒲公英的担心,椰子树伯伯安慰了它,那么蒲公英的担心消失了吗?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指导读这几句。(任然不放心 一直想着)
过渡语:蒲公英在担忧中睡着了,它到底有没有开花呢?请同学们读7—10自然段。
【设计意图:由蒲公英的不快乐来唤起人们的同情心,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的。于是,我就以这一个“不快乐”作为引导学生们学习文章的线索,让学生们找到有关的句子去进行感悟,加深学生对蒲公英在开花前担忧的心情,为理解下文蒲公英的遭遇做好铺垫。从而理解课文,从小树立环保意识,重视环保。】
二、学习7-10段
1、指名读7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开花了 黄色的 很开心)(理解迫不及待)
2、指导朗读。
3、当它迫不及待的想告诉椰子树伯伯这个好消息时,又发生了什么事?默读课文8、9自然段,画出句子,并指名交流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报废汽车对环境的污染。理解“震耳欲聋”
(2)噪音对环境的污染。
(3)乱扔废弃物对对环境带了的危害。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是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在这篇课文,重点练习三个词语“愁眉苦脸”、“迫不及待”、“震耳欲聋”。这些词语都是让学生通过品读句子,在语句中去理解,并且学会应用。同时,通过重点句子的体会,明白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4、你对蒲公英的这些遭遇有什么想说的吗?他的这些不幸是谁带来的?(人们)我这里搜集了一些资料请大家欣赏,看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5、面对这么恶劣的环境,蒲公英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呢?指名读,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排比句)
6“我们不就可以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吗?”你会换个说法吗?
7、听了蒲公英的话,椰子树伯伯再一次安慰了蒲公英,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谁能说说我们为保护环境采取了那些措施?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和划出重点句,走入情境体会蒲公英的难受,在读中理解蒲公英深受恶劣环境的危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通过交流感受,从而与文本产生共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从心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再次体会蒲公英的梦
1、听了人们为保护环境付出的行动,蒲公英放心了,它做了一个美梦,让我们重温一下它的梦吧!请同学们齐读11自然段。
2、你认为蒲公英的梦会实现吗?(会)那么,今天回家后,就把蒲公英醒来后看到的美景写下来。
小结:蒲公英的遭遇,就是我们的遭遇;蒲公英的梦想就是我们的梦想。有梦就有希望。让我们一起加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去实现我们的梦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蒲公英后来的经历进行续写,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一)预测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及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实施了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品读、感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词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预测可取得以下成功之处:
1、把握文章“感情线”,进行品读、感悟。
课文采取了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主线,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品读、感悟。而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蒲公英“不快乐”,作者是由蒲公英的不快乐来唤起人们的同情心,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于是,我就以这一个“不快乐”作为引导学生们学习文章的主线,让学生们找到有关的句子去进行品读和感悟,从而理解课文,从小树立环保意识,重视环保。
2、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在课文的学习中,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这篇文章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把蒲公英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在描写蒲公英开花时的快乐与被环境困扰时悲伤的语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有一些“唉”、“哈”、“啊”这些语气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逐步进入蒲公英的感情世界,从而对蒲公英的遭遇产生深切的同情,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联系实际,引起共鸣
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所以在教学蒲公英的遭遇这部分后,我还出示大量污染环境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渗透环保教育。
4、品词品句,积累词句。
学习语文,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是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在这篇课文,重点练习三个词语“愁眉苦脸”、“迫不及待”、“震耳欲聋”。这些词语都是让学生通过品读句子,在语句中去理解,并且学会应用。
(二)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 时间的安排,本篇课文安排了一课时,可能容量较大,恐怕完成不了。
(三)预设改进的设想 上课时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是学生预习做的好,课文读的熟,课文理解的好,就可以在读书感悟交流这一环节中少用点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六、板书设计
蒲公英的梦
开花前 担心
开花后 痛苦的遭遇 保护环境
1、报废汽车 从我做起
2、噪音
3、乱扔废弃物
做 梦 美好愿望
板书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既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突出了中心,又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形象直观,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