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教学 苏教版第七册第八单元23课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2-06 21:41:55

教材分析

《春联》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篇精讲课文.这是一篇介绍春联的通俗小品文,课文描写了春联给新春带来的喜庆气氛,介绍了春联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指出了春联的学习功能,语言浅显,通俗易懂,有助于学生对春联的准确理解.

 

学情分析

1.学生有一定的 收集信息习惯和能力,有一定的文化积淀

2.学生有比较好的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引用的四副春联,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浏览”“抑扬顿挫”等词语,初步了解春联的有关知识。

2、过程和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诵读、品读、积累语言,感悟春联的声律美。在读文、填写课外春联中进一步了解春联对仗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品读春联中,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品读、诵读春联,领悟春联内涵,了解春联特点,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歌曲〈喜洋洋〉导入,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春联

 

三、精读课文,细读体会,品读春联

1、浏览春联,感受春联的丰富

2读春联

3品春联、

4、体会春联的写作技巧

5、填写对联

四、学习末段,课后拓展,积累春联

 

一、问生中国传统习俗 ,引出春联并解说,板书课题

 

 

二、 关注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检查初读书情况

 

三(1)引导学生理解“浏览”感悟第一段中重点句子

(2)引导初步了解几副春联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想象领悟春联内涵,鼓励个性理解,以不同方式朗读春联,读出个性

(4)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会春联特点

(5)组织,点拨,激励

 

 

 

 

 

 

 

 

四引导质疑解疑,送板书春联和春联网址

一、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生能熟读课文 ,初步了解大意

 

 三(1) 学生浏览课件中的丰富春联,理解课文第一段,感悟了“百花园”

(2)初步了解五副春联意思

(3)学生在个性化理解中毡房思维火花,在个性朗读中积累语言

 

(4)自主学习有序有效

(5)热情高涨的投入咬文嚼字当中

 

四、意犹未尽   学有所获

 

 

 

 

 

四、自主质疑,互助解疑

一、 由《喜洋洋》音乐导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自然引出贴春联的中国习俗,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

 

二、 通过初读环节尊重学生的喜好,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 (1)设计意图:春联课件的展示,不仅让学生情境中意会了“浏览”的意思,还让学生身陷其境的感受了“各种各样”和“百花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读春联,学生与文本对话,产生心灵的感悟

(3)通过品春联,让学生与同学与老师对话,智慧火花不断绽放,思维之果,充盈枝头;然后,让学生对书倾诉,对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释放对春联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以四副春联为载体,调动积累,领悟语言内涵,读出个情个意,运用语言,充分抒发心中所思所想,充分展现了各自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本环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读、品、诵(送)春联,给孩子心灵放飞的权利,培养孩子的悟性和灵性,其次教师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或组织,或引导,或激励,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促进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

(5):“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填写对联实践活动中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逐步在活动中调动语言,运用语言,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热爱祖国文化

四、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发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懂得生活处处皆学问的道理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春       联 

开卷有益

内               声

容                律

丰                抑

富                扬

多                顿

彩                挫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课堂学习自我评价表

评价 内 容

评  价  等  级

评价目的

优(5)

良(4)

中(3)

 

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声音响亮

 

 

 

能否自由表达

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能否善于合作

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能否独立思考

我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是否敢于否定

我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

 

 

 

是否欣赏自我

我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否自由表达

我已养成良好的写批注的阅读习惯

 

 

 

能否独立思考

我能展开丰富的想像理解课文内容。

 

 

 

是否富于想像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是否兴趣浓厚

最欣赏哪个同学的表现呢?为什么?

 

 

我还有与这节课的内容相关的问题问老师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本人在县里的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中的一设计,教学充分体现了《课标》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受到了教研室领导和观摩教师的好评价、主要表现在:

一、课堂上真正体现了人本思想,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春节气氛,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体悟。这其中无论是复习巩固,还是学习新课中的读春联、谈感受、及整理春联、填春联、等诸多环节都充分尊重学生,将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全面的人、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有着个体独特见解的人。而人是需要倾诉、需要自我表达的,这一是种本能。在宽松的环境中,人更多的是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乐于告诉他人自己的经历与体验的。因此,在这节课中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自由地发挥想象、发表看法,心情畅谈个人体验。

二、注重过程,学用结合、课内外结合、提高素养。首先两读春联、两谈感受,读有侧重,读有层次。一读学习积累,二谈感受领悟,学生的思维、情感在反复的朗读、品位、互相启发中清晰、丰富。其次让学生们了解春联形式,整理春联,创作春联。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之本。让学生创作春联,开放、大胆、匠心独运。不过,这一举动绝不是盲目的追求形式的与众不同、内容的哗众取宠。这一活动是渐趋渐进的,课堂中整个教学的大步骤层次感是非常明了的。学生们在这之中自主调动知识积累,合作探究,不断碰撞,融旧纳新,积极实践,在不断闪现的智慧火花中感受创造,感受成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综合性及文化性。

三、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过渡语,一步步引领着学生走进春联、融入春联、超越春联,将本节课的教学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层次;学习春联,而绝不局限于春联本身。将春联融入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之中,融入了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作为生命主体的人,情感性是其根本,生命与情感共在,丢了情感,就意味着生命的枯萎,意味着灵性的语言世界的消逝。课中这些灵动的语言催生着情感,唤醒着情感,丰富着情感,奔腾着生命的活力。同时,它也使这节课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累,蓄积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