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2-18 15:50:35


【教材分析】

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部分新词。

3、感知课文,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结构。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检查预习:

1、交流:

谁“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

2、检查词语:

(1)出示词语,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交流需要注意的字音。

(2)齐读。

3、分组出示四字词语,引导读正确。

第一组:蜿蜒起伏  疏疏朗朗  清澈见底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A、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吗?

B、这是描写哪里的景色?哪一种景象你见过?

C、练习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

第二组:诚心诚意  恭恭敬敬

A、这组词语说的是谁?你在什么时候有恭恭敬敬的表现或者你看见过别人恭恭敬敬的样子吗?

B、课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这位诚心诚意、恭恭敬敬的人?

C、指导读课文中的二、三自然段。

第三组: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三分天下

A、你能根据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来说说这些词的意思吗?

B、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交流概括课文内容。

2、交流:

(1)课文是不是把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的情景都写出来呢?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在这之前,刘备和诸葛亮当时各是怎样的处境呢?前两次去请的情况你们知道吗?谁来说说?

教师出示补充资料,进行介绍: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冈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成就大业。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4、交流:说说你的感受。

 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有同样的感受呢?

四、完成作业:

1、钢笔描红。

2、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