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十册《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2-17 19:34:54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州市虎丘第一中心小学   陆芸

教学要求: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师生问好)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真精神。上节课咱们学了——《月光启蒙》(生齐说)

月光是那么柔和,再读——《月光启蒙》(齐读)

读着课题,在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个别说)

师:你说的真完整(你描述的画面有人,有景,有声音)

二 新授

1 教学两首歌谣

师:看来,母亲在月光下吟唱歌谣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母亲唱了许许多多的歌谣。(板书:歌谣)

课文中讲了两首,大家找出来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多读几遍,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出示两首歌谣)

(学生自渎)

师:同学们读的多投入,谁把自己喜欢的歌谣读给同学们听听,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生个别说)

(1)“月儿弯弯……”

歌谣把我们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谁还喜欢这首歌谣?有不同的感受吗?

生:凤凰那时白鸟之王,是吉祥的象征。

一起感情读歌谣。(生齐读)

(2)“月亮出来……”

还有一首谁喜欢?(生个别读,注意“亮堂堂”的读音)你感受到了什么?(这首歌谣讲了他们的生活)

2 教学三首童谣

师:母亲还唱了三首童谣。(出示三首童谣)

你喜欢哪一首?(生个别说)

(1)(小老鼠)

怎样读出它的趣味?(生赛读)

他不但用嘴巴读,还用眉毛眼睛读真是个小演员。谁能用苏州话来读读?(生读)

这就是乡音,具有乡土的气息。

还有两首童谣谁喜欢?生个别读。

(2)(毛娃哭)

你为什么喜欢?(很可爱)还有谁喜欢?为什么?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童谣很有特点啊,毛娃哭,住瓦屋……

生:很压韵。

师:如何读出它的韵味呢,同学们肯定有自己的方法,自己先练练。

生赛读。

还有一首谁喜欢?

(3)(小红孩)

生个别读,说喜欢的理由。

我们读了那么多歌谣,你对歌谣有什么新的了解?

生:压韵、有趣、简短、易懂、生动活泼、琅琅上口……

师:童谣是孩子成长的精神食粮,你们的感受和作者是一样的,这些民歌民谣——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生齐说,多媒体出示)充满乡土的气息,浓郁的诗情,也能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想像。

3 教学第一、四自然段

师:刚才是咱们同学自己读歌谣,母亲吟唱的歌谣回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播放音乐,老师引读,朗诵第一自然段。

听了母亲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

(生个别说。)

师:如果让你们打个比方,这歌声像什么?

(生个别说。)

师:母亲唱着这样甜美的歌谣,作者听了和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谁来读一读作者的感受:她用甜甜的……

(生个别读第四自然段,多媒体出示)

怎样读才能让芳香的音韵飘满小院?

(生练读,再个别赛读)

师:我们的教室也飘满了芳香的音韵。

(生齐读)

师:想像当时的我是怎样听母亲唱歌谣的?

(生个别说。)

师:听了母亲的歌谣,我是那么陶醉、快乐。

师:作者为什么说“芳香的音韵”?联系歌谣想像?

(个别说)

师:从芳香品出甜美。

4 教学第五自然段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一个问题,母亲不识字,她怎么会知道那么多歌谣呢?同学们自读第五自然段,相信一定会找到答案!

(个别说。)

“黄河……”一句中两个“长”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师总结。

师引读“母亲用歌谣把……开朗”

师:她真是我的——启老师(生齐说)。

5 教学六—十三自然段

她除了用歌声启蒙我,还用什么启蒙我?

生:神话和谜语。(板书)

请大家快速阅读后面的部分,看看“我”又受到什么启发?

(生自读课文)

当时我依偎在母亲怀里,听着母亲的故事,看者高深莫测的夜空,可能会看到什么?

(生个别说)

师:母亲用神话启迪我的童心,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出示这一句)

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母亲像雕像?(生个别说,师相机评价,并指导读好这句话)

师:读到这儿,你知道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吗?

生:母亲在月光下教我诗歌和童谣,启迪我的智慧,为我奠定诗歌基础,教导我混沌的心。

师总结。

6 教学十四自然段

师:多亏了母亲在月光下给“我“启蒙,后来我才成为一名文学家,作者对母亲满怀感激,在文章最后一段表达的淋漓尽致。

(生自读、齐读、配乐朗读)(出示最后一段)

三 课外延伸

1 师:同学们,40年后,作者回到家乡看到什么?

(出示拓展资料,师配乐朗诵。)

2 师:孩子们,每当作者看到那轮明月,他会想到什么?拿起笔来写写。

出示填空:每当看到那轮明月,“我“想起(       ),想起(        ),想起(        )

(生配乐朗诵完成)

师:是啊,看到明月,会想起月光下母亲吟唱的动听的歌谣——播放歌谣。

3 感谢作者,他也让我们想起小时那首熟悉的歌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出示歌谣)

下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小时的歌谣,相信一定会勾起一段珍贵的记忆。

板书设计:

                               17 月光启蒙

                                   歌谣

                                   神话

                                   谜语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