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小学英语》第六册Lesson 16《Shapes》
小学英语人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
《Shapes》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川教版《小学英语》第六册Lesson 16《Shapes》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课 型: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川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英语》第六册第八单元第16课。本节课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节课,属于新授课。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会听说读shapes, circle, triangle, square 和retangle这五个单词,并能初步运用“What’s that in your hand?”“It’s a/an…..”来进行回答。这节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一定的口语感,并拓展一定相关的内容(比如:oval, diamond, star….及句型What shapes can you find? I can find….)在本册教材中虽然是一个独立的话题,但也是从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出发,体现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过去的特殊疑问句主要体现在由“What are you doing ? What is that?引导的对人和物的提问上面。”而本课注重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及兴趣的培养,书中内容多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有关。通过渗透性的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的语言输入,并能进行一定的输出。
二、学情分析
现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近三年的英语语言基础,而且对英语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口语能力及听的能力比较突出,但英语水平在不同的层次上都存在差异。但他们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的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
三、设计意图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为学习图形,但如何将枯燥的知识转化成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并最终成为使学生能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技能课,这成为我首要考虑的问题。因而我利用课前两分钟的时间,通过问答式的儿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者,对说话情景的引导,对语言组织的引导,并做好对学生思维的启发。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由的说话。在课一开始我以多媒体引入,通过国旗上的星星来学习,学生觉得很亲切。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的区旗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2008北京奥运,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与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我们的学生不能在做井底之蛙,了解一些国家其他的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二期课改下的英语教学不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把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题。英语教学应该让学生多接触英语,要通过听、读、说的方式多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随后,依然用“旗”这条线连接,用日本国旗自然的学习圆,并让学生自己画圆的东西,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说英语的能力,于是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不断提供学生用单词的机会,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记”。“滚雪球”似的实现单词的积累,为以后的阅读提供条件。学英语如果只是反复单调的读句子和单词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教师必须把所学的知识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来进行巩固和加深。于是我便设计了一个智力游戏题-----“数三角形”。这类题首先要让学生找出规律,然后根据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来数,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英语知识,还根据基本的数学知识,通过积极动脑来完成此项活动,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些活动还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方形的引出也是十分的自然,通过两个三角形,组成一个正方形,这样各种各样的引出方式让学生时常有新鲜感。在正方形的教学中我进行了拓展,介绍了另一种意思-----广场。让学生学习“天府广场”龙泉的“音乐广场”及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等。并让学生进行介绍。然后出现小短文,做学生的介绍做一总结,化成句子出现,并让学生口说、耳听、眼看,使学生对自己所说的句型有具体的认识,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为阅读打好基础。“长方形”则运用实物黑板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单词,朗朗上口。找找生活中的长方形,是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会表达思想,学会选择学过的,合适的语言;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的交流中,不断巩固,不断更正,灵活运用所学的 英语知识。通过日积月累的词汇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了很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身边的物品入手,运用不同的手段新授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来描述自己身边的事物。在教学中采用“听听,说说”等手段特别是任务驱动型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在学习,在巩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学生在合作性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实践能力。总之,设计各种活动,都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与交流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目标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及新课程的要求,我在教本课时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学会听说读写shapes,circle,triangle,square 和rectangle这五个单词,并能“What’s that in your hand?”“It’s a/an….”来进行回答。能听懂What shapes can you find?并能用I can find….来进行回答。
2、 情感目标
把语言训练融于各种情景及活动之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
3、 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唱歌、表演、对话和画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启迪思维。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 重点目标
因为几个表示形状的单词以及“What’s that in your hand?”和答语“It’s a/an….”是本课的新知识点,所以单词及句型的学习是本课的重点目标。
2、 难点目标
(1)重点单词的发音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
(2)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句型“What’s that in your hand?”和答语“It’s a/an….”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3)学生在自己创设的情景中进行口语交际。
六、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能听懂几个表示形状的单词并进行流利的表述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因为这课的生词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单词结构复杂,读音难,但是突破了这些单词的听说读写就能为后面的对话打下基础,促进知识的拓展和知识的迁移。所以为了突破重点,分析难点,解决关键。因而在课一开始我以媒体引入,通过国旗上的星星来学习,学生觉得很亲切。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的区旗使学生开拓了眼界,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努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能体验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