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第十册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9 15:03:52
4.教师范唱后半部分曲调。
(1)先由学生以欢快的情绪唱第1—15小节,然后,教师接唱后半部分曲调(到反复记号为止)。
(2)设问:后半部分的曲调,在每句的起拍上有什么规律?
(3)听教师将后半部分曲调弹奏三遍,比一比谁的听辨模仿能力最强,能把它看谱唱出来。
(4)教师表扬能自荐唱谱的学生,并指出不足之处。
(5)用欢快的情绪唱好后半部分曲调。
5.学唱歌曲。
      (1)完整地、欢快地唱好曲调。
      (2)朗读歌词后,把歌词填上,试唱歌曲。
      (3)完整地唱好歌曲。
6.表演歌曲。
      (1)设问:怎样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请各小组讨论表演的方法、形式。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各组展示各自的表演。
      (4)师生互评。

二、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1、聆听《秋收》
          2、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点:聆听《秋收》
 
教学难点:分析乐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秋收》  
1.以学唱陕西民歌《秋收》为导入。
(1)板书《秋收》歌曲。(曲谱见《教师用书》中的教材分析部分。有条件的能做成幻灯片或投影片放映更好)。
(2)教师范唱。
(3)学生跟琴唱好第一段歌词。
(4)师生简单讨论歌曲的情绪与内容。
2.初听器乐曲《秋收》。
(1)设问:在器乐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型旋律出现几次?还有什么旋律与民歌原型旋律有关系?
(2)指导学生唱教材中的图形谱 (这是民歌的主题A)
(3)听主题B,并画出其图形谱,进行比较。
3.复听乐曲。
我们把民歌原型的曲调称作A主题,把与A有关的另一主题称作B,
请仔细听辨,做好以下两项记录。
(1)乐曲演奏的A、B主题顺序图表。
(2)A与B的每次各用什么乐器演奏,也同时标出来。
4.讨论:
根据你自己的乐曲发展的记录图表,说说你聆听后的想像。请围绕乐曲的标题,根据A与B及其乐器音色的变化展开你的想像与联想,进行创作构思,说出其情绪的发展与变化。
5.小结:四季的大自然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了无究的生机。
 
二、唱自己的歌——曲调创作活动
   1.创作条件与要求:按教材所示,已知两小节 要 
求用模仿重复方法创作发展成4小节。
   2.教师用本课中的两着歌曲作范例讲解复习模仿重复的要求。
   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表扬他们极积参与的精神。

三、课后小结
 
 
 
 
 
 
 
 
 
 
 
 
 
 
课题:  您好,大自然!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3.同一首《铃儿响叮当》,由于不同的版本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从不同层面感受少年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的欢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
 
教学内容:1、聆听:《我们的田野》、《铃儿响叮当》
      2、表演:《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田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 ”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是第一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 ”,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铃儿响叮当》二声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田野在召唤》
2、聆听《我们的田野》
 
教学重点:二声部合唱时的声部间平衡
 
教学难点:弱起位置的附点节奏
   
教学过程:
一、表演《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
 春游是大家都想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意 大利的少年们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
设问:
(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
(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奏)曲调(二个声部分别范唱或奏)。
(1)前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
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包括高、低两个声部的进调。)在高声部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自学第1—8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在教师指挥下,前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
(4)后8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